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第一节 加强四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


  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该区位于黄河与长江水系分水地带,湿地泥炭层深厚,对黄河流域水源涵养、水文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该区湿地疏干、垦殖和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退化、沼泽萎缩、水位下降等重大生态问题,通过采取退牧(耕)还湿、填沟保湿、增加植被、禁渔等措施加快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该区原始森林和野生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大熊猫、川金丝猴等重要物种的栖息地,在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该区天然林退化、草原超载过牧、珍稀物种濒危、水土流失和山地灾害多发等重大生态问题,重点加强天然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山地灾害防治、重点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重大开发项目植被恢复。
  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该区包括秦岭、大巴山等亚热带北部和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分布区。针对该区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多发等重大生态问题,重点加强森林及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减少林木采伐,恢复山地植被。
  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该区位于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气候和西部干湿交替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以黄茅埂为界,西为大凉山,东为小凉山,生物多样性丰富,铁、铜、铅、锌、镍、磷等矿产资源富集。针对该区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多发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重大生态问题,重点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山地灾害防治,加大矿山环境整治修复力度。

第二节 加强八大流域生态带建设


  以长江、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沱江及其主要支流雅砻江、涪江、渠江水系沿岸为主,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注重科学开发与有效保护同步。结合资源开发,合理规划水域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在重要水域建立水生生物保护区,防止水域荒漠化的发生。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实施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大力营造沿江沿河水土保持防护林带,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遏制江河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加强泥石流沟道和滑坡等山地灾害防治,加大矿山、交通干线的生态恢复治理力度,加强城市生态敏感区等的防护林建设,加快形成功能完善的八大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带。
  金沙江流域生态带。受印度洋季风气候控制,金沙江沿岸干热少雨,坡度陡峭,地质结构松散,加之雨季降雨集中,历时短、降水强度大的局地性暴雨成为滑坡、泥石流的激发因素。由于干湿季分明,植被的生长受到限制,重点选择耐旱、耐瘠薄的植物在干热河谷种植营造水土保持林、护岸护路林,控制水土流失。注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大金沙江沿岸污染源控制力度,削减污染总量。
  雅砻江流域生态带。雅砻江河道下切十分强烈,沿河岭谷高差悬殊,流域原始森林比重大,树种优良,种源丰富;生活着大熊猫、小熊猫、白唇鹿、猞猁、牛羚、丹顶鹤等许多珍贵动物;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切实加强动植物保护,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禁止不合理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加大重大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力度。
  长江流域生态带。主要包括宜宾市、泸州市长江上游带状区域。以长江上游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河流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保护为重点,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监测,加大石漠化和陡坡耕地治理力度,扩大绿化用地,发展城市绿化、立体绿化,加快长江两岸植被恢复,保护本土物种资源,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破坏。加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水污染防治,削减污染总量。
  岷江-大渡河流域生态带。包括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大渡河、青衣江沿岸地区。加快灾后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减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损失,减缓水土流失;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减少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恢复流域生态系统;加大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天然林保护力度,提高岷江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建成重要的生态廊道,加快湿地及水产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大对岷江航电梯级开发影响水域生境的综合治理力度,科学建设岷江航电过鱼设施。
  沱江流域生态带。包括沱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沿岸地区。沱江流经德阳、成都、资阳、内江、自贡、泸州等工业集中、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大力开展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降低环境污染程度;通过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建成重要的生态廊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涪江流域生态带。涪江流经绵阳市、遂宁市,流域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涪江沿岸以中、低丘为主,缺乏水土涵养自我调节能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大力开展荒山、荒滩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加快湿地及水产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建设,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水生态系统平衡。控制人工采石、采沙、开垦造地、水利工程建设、新村开发等对涪江沿岸植被的破坏。积极开展化工、食品、纺织、机电、冶金等产业的节能减排。
  嘉陵江流域生态带。包括广元市、绵阳市、达州市、南充市、广安市沿岸,严格控制嘉陵江流域新污染产生,着力搞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绿色通道、城乡绿化一体化、湿地保护等工程和库区河岸林地保护,加快滩涂湿地整治恢复,大力修复鱼类通道,改善水生生态环境,加大湿地及水产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保护野生动植物,建成重要的生态廊道。积极推行“庭园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沼气事业,完善水利和水保设施,提高防洪、泄洪能力。
  渠江流域生态带。包括巴中市、达州市、广安市沿岸,渠江流域主要为低山深丘和浅丘区,是川东北粮仓,也是森林木材资源丰富的地区,是我省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保护渠江土著鱼类水产种质资源及其栖息环境,改善渠江两岸生态环境。着力搞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保公益林建设,加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合治理。

第三节 加强点(块)状典型生态系统建设


  以乐山大佛-峨眉山、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遗产地和现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为支撑,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加快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防治,积极培育典型森林景观,合理开展生态旅游,着力构建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功能齐全的点(块)状典型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十二五”期间,着力推进自然保护区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开展“建设标准化、管理数字化、经营规范化和社区现代化”建设,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能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达到规范化建设水平,逐步理顺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的评估及考核奖惩制度,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发展规模,完善布局。通过新建、晋级、范围和功能区调整,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建设与管理科学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按照有关渔业法律法规和《四川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规划(2011-2020年)》,积极开展江河、湖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使各流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能够均衡分布,达到对全省特有经济鱼类的原种资源保护。
  森林公园。充分开发林业景观资源,逐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生态旅游,进一步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提高接待和服务能力,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森林旅游项目,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良性循环发展,实现对森林、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湿地公园。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栖息环境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学研究、生态旅游,促进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