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加大初中毕业体育考试成绩在学生综合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权重,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生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体育运动会。办好中学生运动会。努力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制度,建立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联动机制。
(十)加快发展职工体育。充分发挥各级职工体育协会、工人文化宫、俱乐部作用,积极开展职工健身活动。鼓励有条件的系统和单位定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推广职工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项目。开展《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和职工体质测试活动,坚持广播体操和工间(前)操制度,为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完善职工体育与社区体育互补机制。
(十一)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办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校设置与民族体育项目相关的教学内容,积极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后备人才。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发掘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新项目,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乡”。将符合条件的优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传承。
(十二)加快发展妇女体育。广泛开展适合妇女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办好妇女体育健身展示大会,丰富妇女的体育文化生活,为妇女体育健身创造自我展示的舞台。
(十三)加快发展老年人体育。积极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办好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人教育机构要开设老年人体育课程,社区服务要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体育健身设施。
(十四)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大力实施“助残健身工程”,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积极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办好残疾人体育运动会。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要重视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