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创业登记环境。探索建立法人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分离的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在浦东新区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先行先试。创新外籍人才投资创业管理方式,试点并推行外籍人才创业投资企业合同、章程格式化审批。逐步破除创业人才身份限制,推进境内自然人投资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试点工作。
优化创业税收环境。制定科研成果转化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制定扶持高层次人才创业的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政策。制定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境合理数量的科研教学物品、个人自用物品等免征进口税收政策。
优化科研管理环境。建立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扩大科研机构用人和科研经费自主权,推行科研人员自主选题、自主聘任科研团队、自主使用研究经费、自主控制科研进程。建立以自主创新绩效为主导的资源配置与学术发展模式。
优化科研成果转化环境。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机构,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由个人化、零散化向专业化、集成化、社会化的转变。健全促进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的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在项目中试、转化过程中提供跟踪指导、转入创业企业,支持其取得合法收益。健全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实施“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工程”,推动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人才成长。
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研究出台职务技术成果政策,明确发明人流动中的利益共享细则,提高主要发明人收益比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司法和行政保护机制。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力度。
优化创业服务环境。建设创业人才公共服务平台,融合人才公共服务机构、中小企业促进机构和科技创业服务机构服务资源,建设创业服务一站式专窗。建设专业化创业服务队伍,提供个性化全方位服务。依托高校、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开展创业教育。
(二)构建规范开放的人才市场环境
以建设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为抓手,构建现代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体系,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法制。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政策法规,明晰政府、用人单位、中介机构、人才的权利和义务。研究制定人力资源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市场信息收集、统计和定期发布制度。健全市场监管制度,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公平和效率。
健全人才自由流动和公平报酬法制。构建不受户籍、身份等限制的平等就业环境,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和自由竞争。完善同工同酬法律法规,落实所有员工按照同工同酬原则享有公平报酬的权利。落实国家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并轨,将在沪工作人员统一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部分行业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
建设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将人力资源服务业纳入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在企业注册、财政政策、租房补贴、企业融资等方面予以扶持。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人才服务机构,打造上海乃至全国的人才服务机构集聚中心和人才服务供应中心。建设人力资源企业孵化基地,培育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加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业务创新,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能级。争取国家的人力资源服务创新政策在园区先行先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