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大创新平台
|
1
| 中国泰州医药城新药研究院
| 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药创新研究平台,成为国家级疫苗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中心、国家级临床级成体干细胞库与应用研究示范基地及获美国AAALAC认证的安全评价中心,促进泰州医药城成为全国医药创新型核心园区和全球医药成果产业化基地之一。
| (1)引进国际一流水平的研发装备和创新人才团队,按照国际领先水平,全面提升覆盖新药研发创新各环节的研发单元及各类中试、工程化平台,完善面向园区中小企业创新的各类服务平台。
(2)重点建设江苏省疫苗工程研究院,包含研发服务中心、中试服务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临床试验中心及综合管理中心五大功能模块,先期主要建设微生物学、基因工程、病毒学、细胞工程、分离纯化、佐剂制备等实验室以及动物试验中心、菌种库和成体干细胞库等研发设施。
(3)建设国际一流的新药安全评价中心,构建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公共服务平台。
|
2
| 江苏省纳米科技创新平台
| 瞄准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战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产业特色鲜明的纳米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平台,促进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国际性纳米技术重要创新基地和成果孵化基地,成为国家“863计划”及重大专项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 (1)工程研发平台。与中科院合作共建纳米技术产业研究院,建设半导体材料器件、平板显示器件、纳米碳材料、生物材料、印刷电子等研发中心,以及信息电子、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生物和关键设备研发等中试基地。
(2)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纳米器件加工测试、纳米集成电路、纳米生物分离纯化、纳米膜和高灵敏度环境检测等技术平台。
(3)产业支撑平台。建设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构建纳米材料器件、纳米生物医药制备实验室及中试平台,提供产业化关键技术支撑、项目孵化等服务。
(4)标准及检测平台。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共建纳米安全评价、产品检测、标准研究等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级纳米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3
| 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
| 在已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高水准构建以量子调控微结构科学为核心的基础研究创新平台,成为研发团队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科研成果国际一流、体制机制国际接轨的国家级微结构科学研究与实验基地。
| (1)在已建4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内,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微结构国家实验室材料制备中心、计算设计中心、测试表征中心、微加工与微结构器件研究中心及相关研发设施。
(2)重点开展量子调控的人工微结构物理与工程学、量子调控的电子学、量子调控的分子基光电功能体系、超分子和纳米结构及其器件、软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微结构材料设计和理论计算、基于量子调控和微结构的高新技术及其应用7个研发方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一批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
|
4
| 江苏省智能电网研究院
| 依托南京江宁电力自动化产业基地,围绕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电网调度等环节,建成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发基地和标准质量中心,成为国内领域第一、世界一流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力争推动区域智能电网产业产值超千亿,占全省50%左右。
| (1)研究制定江宁电力自动化产业基地智能电网发展规划(3年行动纲要和5年发展规划)。
(2)规划建设国内首个智能电网专业孵化器,引进、培育50名以上海归、高层次人才和本土创新人才及相关高端技术平台,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创新创业。
(3)设立产业发展基金5000万元,联合国资电力巨头、跨国公司、领军企业、重点院所,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4)建设标准质量检测中心、博览展示园、示范小区、企业示范中心。
|
5
| 江苏省(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
| 建成新型平板显示、机器人、小核酸、物联网4个领域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研发平台,成为引领新兴产业、集聚培育区域支柱产业的重要基础载体,机器人和小核酸方向成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1)建成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机器人研究所、感知技术研究所、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研发面积达12.48万平方米。
(2)小核酸领域重点开展小核酸合成、临床技术、给药系统方法学等方面的研究;新型平板显示领域重点开展AMOLED关键技术研发,掌握中小尺寸AMOLED产业化技术,形成小批量生产的能力;机器人领域重点开展工业机器人本体数字化设计方法、控制器、仿真、离线编程、协调控制技术等研究多传感器集成及数据融合的研究。
(3)搭建中科院EDA中心昆山分中心和昆山模具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建立为区域内企业提供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的平台。
|
6
| 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
| 建成国内领先的能源动力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化技术平台,实现MW级混合循环原型研制与验证,完成超清洁、高效200MW和400 MW级IGCC工程示范等,成为我国新一代并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清洁煤能源动力重要创新载体和成果产出基地。
| (1)集成国内外优势资源,引进培养高水平研发及工程技术人才300人,建立先进煤气化及碳捕集封存、煤制气燃气轮机燃烧室联合试验系统等。
(2)完成先进气化与净化、高效/宽通流能力多级压气机、低污染煤制气燃烧室、复合冷却透平、先进动力循环、系统优化集成、CO2捕集与封存技术研发与验证。
|
二、重点提升平台
|
7
| 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
| 以南京“中国无线谷”建设为契机,构建多学科综合交叉、汇聚一流人才和成果、科研环境国际一流的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
| (1)建成9万平方米研发设施,建设通信技术研究与标准化平台、先进无线通信试验场、公共检测中心和联合研究中心。
(2)建立多学科联合研发攻关体系,研发定位于大型通信系统研发、 跨学科交叉技术研发、 通信技术综合示范应用与成果转移,构建正向设计与逆向分析平台、公共研发平台、集中试验与示范平台。
(3)重点突破4G移动通信、新一代移动卫星通信、宽带无线接入等3个方向,培育智能交通、人机信息交互应用等2个新方向。
|
8
| 江苏省集成电路研究院
| 面向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技术,建设集成电路研究院,力争建成“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 (1)完成SOI研发中心、高密度IC封装中心改扩建工程,完成中国电科掩膜中心土建与设施建设。
(2)开发千万门级设计验证技术,形成高端验证硬件平台。建立SOC大容量验证和软硬件协同开发平台,突破90nm设计技术。
(3)突破多核DSP、SOC、FPGA等高端芯片的核心测试技术,测试指标达1GHz、512~1024Pin,建立800个以上的测试程序库与测试解决方案库。
|
9
| 科学与艺术融合技术研究中心
| 建设“科学与艺术融合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中科院的技术优势,瞄准动漫创意产业,支持面向市场需求的创意研发,通过3D技术研发丰富3D内容应用,拓展3D立体产业发展,推动3D技术与常州创意产业的融合,实现中国动漫语言(数据)与世界接轨,并运用史前生物复活再现技术,与中华恐龙园结合,推动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共同引领全国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 (1)建立全国领先的3D数字特效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3D技术的广泛应用。
(2)建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专业高端人才。
(3)建立标准化的应用层数据服务中心,实现3D技术资源共享。
(4)建立“专业云”技术架构中心,依托准化的应用层数据服务中心,为客户服务提供核心技术。
(5)建立3D立体产业内容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视觉工业的产业化。
|
10
| 江苏省平板显示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以“结构设计合成-材料制备-器件构筑-技术推广应用”为研发链条,力争在白光OLED所涉及的器件工艺、制造装备等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平板显示功能材料重要研究平台,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 (1)重点建设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与白光照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有机薄膜场效应管三大碳基器件平台。
(2)开展有机光电子器件中光电转换、载流子传输、能量传递和化学转换的机制和基本规律研发。
(3)开展OLED技术主要集中在面向照明和背光源的白光OLED、面向显示应用的大尺寸面板技术、彩色化技术开发;以及OPV技术主要集中在改善太阳能电池性能、OTFT技术主要集中在提高场效应迁移率和开关电流比率等研究。
|
11
| 江苏省物联网研究院
| 建成物联网应用基础研究、综合测试与验证评估平台,力争成为国家级物联网测试、认证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为物联网“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化模式推广提供重要基础。
| (1)建设物联网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开放型综合仿真实验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平台、典型应用综合服务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信息中心。
(2)提供可动态重构的传感器网络实验床、外部模拟环境、测试和诊断的辅助工具和后端分析软件,对传感器网络和TD-SCDMA等移动蜂窝通信网、互联网等网际互联的测试评估。提供基本符合实际环境的场景验证,支持典型应用子集的传感器网络的系统验证能力等。
|
12
| 江苏省创新药物研究院
| 整合提升现有创新平台,建立具有国家一流水平的创新药物研究院,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创新药物,力争建成“国家化学抗肿瘤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新建2.2万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大楼,新建符合FDA和GMP要求的多功能中试原料车间,按工艺要求添置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分析仪器,配套完备的辅助公用工程系统。
(2)开展分子水平上药物新靶点、生物多肽、蛋白质药物修饰技术研究。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组合化学及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研究。
(3)开展药物剂型和给药方法的创新研究等新药研发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1.1类创新药物。
|
13
| 江苏省光伏技术研究院
| 聚集培养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实践专家,完善现代化研发手段,建立世界一流水平、体制机制创新的光伏技术国家级实验平台和创新中心,创新性成果赶超世界先进。
| (1)通过资源整合,组建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科研实验场所,全面建立与太阳能光伏技术相关的电池结构与工艺、新型电池材料、组件封装可靠性、建筑一体化智能等研究中心及检测中心、中试基地等。
(2)紧跟世界前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围绕高性价比电池、高性价比电池材料、高效高可靠组件、智能和建筑一体化系统、光伏测试分析等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
14
| 江苏省海上风电研究院
| 建成集大型风电机组基础研究、整机设计能力和测试认证能力一体的国家级研发平台,力争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1)建设移动式整机测试试验中心、设计开发中心、叶片试验中心以及大型风电装备试验场等。
(2)聚焦海上风电技术,重点研究3MW、5MW及6MW列大型海上及潮间带风电机组设计开发与研制,实现模化生产和销售。
(3)引进培养国内外风电专业人才,形成良好的研发梯队。
|
15
| 江苏省核电安全研究院
| 整合行业资源、凝聚同行人才、聚集先进技术,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核电厂安全及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院,力争成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1)扩展和完善已有的实验室与检测平台、工程实验基地,新建数据分析平台、大型试验台架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
(2)开展核电前沿领域的工程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面向社会提供检测、安全和质量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技术支撑。
|
16
| 江苏省新型钢铁材料研究院
| 建成致力于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与关键工艺试验研究、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均居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的钢铁材料研究院,成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1)建立结构层次合理的人才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少于10人,形成研发人员不少于50人,技术人员不少于40人的规模。
(2)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先进钢铁材料及其成套生产技术,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3)优化利用高新技术、优化钢铁制造流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品不少于30个。
(4)完成20项以上科技项目的攻关,取得20项以上发明专利,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生产技术。
|
17
| 江苏省高性能合金研究院
| 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突破一批高性能合金材料关键技术,成为国家高性能合金材料产业发展的创新源。
| (1)新增5000万元的仪器设备,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温合金、钛合金、金属间化合物、耐热钢等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发平台。
(2)引进国际一流科学家及其团队,包括院士2人、“千人计划”1人、省级及以上创新团队1个,形成100人规模的核心研究队伍。
(3)研究院获得国家检测鉴定资质和保密资质认证、军工科研认证、军工生产许可认证。
(4)突破制约“大飞机”、“核电”等国家重大工程的高性能合金材料关键技术,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
18
| 国家农业科技华东(江苏)创新中心
| 建设国际先进、代表国家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国家水稻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果蔬育种基地。
| (1)打造区域重要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平台,新建、扩建和改建实验室、中试生产线,新增一批高新仪器设备,建成国内一流的实验中试平台。
(2)创新、培育30个左右的优质、高产、专用、多抗农作物新品种,20个左右的优质、高效果蔬新品种,申请获得品种权30个以上。
(3)创新、集成一批作物安全、高效栽培技术、农产品增值精深加工技术、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生产技术以及生态循环生产技术。
|
19
| 江苏省生物肥料研究重点实验室
| 建成国内外规模最大、设施条件一流的国家级有机(类)生物肥料研发的技术支撑中心,成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扩建研发基地实验与中试面积4万平方米。
(2)开展农业功能微生物菌种、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与工艺、堆肥高附加值肥料研究和有机(类)系列肥料生物效应与环境效应等研究,建成植物微生物菌种库。
(3)每年招引100名研究生、50名访问学者,并在国内设立4个研究生工作站,推动成果全国推广。
|
20
| 江苏省肉品质量安全研究院
| 进一步整合优化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资源,建成肉品质量安全国家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1)建成8000平方米的集上游研究、小试和中试于一体的肉品质量安全科学研究、工程开发、试验测试等科学研究设施。
(2)围绕冷却肉质量安全、传统肉制品品质形成机理及绿色生产、肉品现代化生产技术等开展研发工作,建立一套肉类主要腐败和致病微生物的数据库,形成完善的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3)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进模式,引进1-2名国际顶尖拔尖人才,形成200人以上规模专职研发团队。
|
21
| 江苏省工程机械研究院
| 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科技资源,突破工程机械关键核心技术,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成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1)开展机械-液力传动核心技术、液压-机械双流传动核心技术、液压传动核心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液压核心零部件研发。
(2)开发传动系统振动与噪声、工程机械和非公路车辆变速箱、减速机研制控制技术研究。力争在五年内培养20名左右学科专家带头人、50名左右技术专家、500名左右研究主任设计师。
(3)新增箱桥可靠性试验台、可倾斜式传动试验台等仪器设备。在国外设立研发分支机构,为实验室提供行业信息支撑和技术服务。
|
22
| 江苏省数控机床研究院
| 瞄准国家发展战略,集聚创新资源,建成具有区域特色、自身良性发展的国家一流水平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力争建成国家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1)建立数控系统与技术研发中心、先进激光制造与装备研发中心、先进板材加工设备研发中心、智能化控制技术研发中心、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技术研发中心6个应用型研发平台和检测验证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咨询培训中心3个服务平台。重点开展高端关键技术研究和战略目标产品开发。
(2)建立配套的孵化器和专业园区,打造智能化装备特色科技新城。引进院士、国家数控重大专项专家、“千人计划”等领军人才10名以上,招聘高级专家30人以上,形成100人以上的独立运作的研发团队。
|
23
| 江苏省(江南)工业研究院
| 在中科院常州先进装备制造中心基础上,进一步融合科技资源,建成集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研究院,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1)在科教城二期划拨27亩土地,按照高标准新建一幢7.7万平方米的工研院大楼。
(2)开展三个主要研究方向:虚拟样机设计、智能感知技术、先进控制系统开发;机电产品绿色设计技术与应用、全流程多尺度综合自动化集成应用、高精度非接触光栅测量系统的研制;经典热光场强度关联量子成像技术、低成本工业机器人系统与关键部件开发及产业化。
(3)凝聚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引进3名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3名国外专家担任顾问,引进10名国内外领军型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
|
24
| 江苏省海洋工程研究院
| 以高技术绿色船舶产业发展为需要,建成具备新型高技术船舶总体设计、验证评估与绿色配套设备研发等功能的研究院,力争成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引进高技术船舶领军人才10名,建立一支200名致力于绿色船舶技术研究的科研队伍。
(2)建立一套用于绿色船舶设计的数据库和综合性能优化软件,完善绿色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设计预验证模型试验技术和试航验证测试技术,建立相应的计算方法和试验验证方法。
(3)购置与研发一批专用计算与测试仪表设备,新建并完善绿色船舶性能优化设计、数值评估、设计预验证和试航验证试验室,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验证与评估的应用软件平台。
|
25
| 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研究院
| 形成一支多学科交叉、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生物材料与器件高技术方向高水平研究队伍,在纳米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一批具有产业前景的高技术产品,成为代表国家水平的生物材料与器件领域的重要研发基地。
| (1)建立磁性纳米材料及生物医学应用、纳米药物载体及先进剂型、生物医用器件、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检测与评价等四个研究平台。
(2)生物材料及相关技术研究。
(3)生物器件及相关技术研究。
(4)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
|
26
| 江苏省商务智能软件研究院
| 汇聚一批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国内知名的优秀学术骨干,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聚商务智能软件研发、测试验证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电信商务应用基础研究平台,着力形成自主产权的创新成果。
| (1)面向业务的企业数据仓库建模方法研究。
(2)数据仓库海量数据并行处理技术研究。
(3)基于工作流原理的多线程工作包并行的ETL技术研究。
(4)多平台和多分析工具无缝集成技术-统一发布平台技术研究。
(5)面向流程构建经营分析系统-营销互动分析平台研究。
|
27
| 国家微纳传感网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围绕无锡微纳传感网产业园区,建成国家微纳传感网综合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微纳传感网“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化模式推广提供重要基础,形成特色鲜明、引领全国传感网产业发展的领军基地。
| (1)建立复杂环境下多参数多传感器抗虚警样本库、测试分析设计仿真平台、传感网应用基础研究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平台、典型应用综合服务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信息中心。
(2)开展地表电波传播的试验测试仿真分析、端到端规模自治组网规模测试试验等传感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服务。
(3)提供可动态重构的传感器网络实验床、外部模拟环境、测试和诊断的辅助工具及后端分析软件,开展传感器网络和TD-SCDMA等移动蜂窝通信网、互联网等网际互联的测试评估。
(4)开展基本符合实际环境的场景验证,支持典型应用子集的传感器网络的系统验证能力等。
|
28
| 江苏省中药创新研究院
| 以宏扬中医药中华瑰宝为宗旨,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形成技术装备先进、创新能力强、管理科学规范的中药制药新技术研究体系,传承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突破一批中药制药关键新技术、拥有一批知识产权、开发一批创新中药,成为国内领先的中药研究的技术创新载体和人才培养基地。
| (1)引进国际领军人才10名,建立300名左右创新团队。
(2)建设中药提取精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质控新技术等研发平台,形成中药制剂、药物化学、中药中试、药理分析等专业试验平台。
(3)针对提取、精制、制剂、质量控制等技术领域具有应用和推广前景的新技术,以一大批创新中药为载体,对前沿技术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对其应用到中药制药的适用性做出评价。
(4)对相对成熟的技术进行工程化和普适性研究,加快其在中药制药行业的推广应用,力争在中药提取精制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中药制剂技术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三、优化布局平台
|
29
|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 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整车设计、动力电池、储能装备等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国内一流产业创新平台。
| (1)开展整车电控技术、匹配技术、轻量化技术及生产优化设计技术等研究。
(2)开展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开展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车用空调、转向等附件关键技术研究。
(4)开展新能源汽车用系统电子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
30
| 江苏省医疗器械研究院
| 围绕医疗器械的材料研发、产品开发、器械临床评价等,打造国内领先的产业创新平台。
| (1)开展激光医学、生物医学测量、医学影像、生物医学电子、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医学试剂等方面的研究。
(2)开发生物医用工程材料与器件、数字化医学影像诊疗一体化设备、物理治疗设备、无创或微创医疗设备等一批重大目标产品。
|
31
| 江苏省超导材料研究院
| 围绕集聚区超导材料研究、开发、测试等创新需求,集成国内一流水平的超导材料创新平台。
| (1)千米级满足隔离层生长需要的合金基带加工技术研究。
(2)快速、低成本YBCO超导涂层制备技术研究。
(3)针对超导电机应用的结构的设计。
(4)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绕制超导电机用磁体的研发,形成第二代高温超导线材的批量生产能力。
|
32
| 江苏省融合通信研究院
| 围绕融合通信前瞻性、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国内一流的产业研究院,形成国内知名的融合通信特色产业基地。
| (1)开展面向3C融合应用的新型核心芯片研制。
(2)开展新一代智能终端、行业融合应用、增值业务、关键器件及模块技术研发。
(3)开展基于“三网融合”的增强型搜索引擎服务系统开发。
|
33
| 江苏省新型环保工程与装备研究院
| 围绕全省环保装备产业集聚区,着力突破环保领域重大关键技术,建设设施一流、成果一流的产业技术研究院。
| (1)开展高盐度难降解有毒有机废水处理、重金属废水处理等技术研发。
(2)开展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氮氧化物控制、钢铁及化工等行业烟气脱硫,烟气微量重金属去除、废气处理处置、除尘等关键技术研究。
(3)开展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回收利用等技术研究。
|
34
| 江苏省动力电池研究院
| 围绕大容量储能系统研发,着力突破产业化关键技术,达到吨级锂电负极材料、百吨级锂电电解液及大功率镍氢电池的生产,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动力电池研发平台。
| (1)开展低成本、高功率、高容量锂离子电池产业化制造技术及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组集成组装技术研发,锂电池用电解液、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等制备技术研发。
(2)开展镍氢动力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3)研究非晶硅/微晶硅、碲化镉等薄膜新型太阳能电池研究。
(4)研发大型储能技术、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技术、新型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等。
|
35
|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研究院
| 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对接平台、高技术服务转移提升平台、现代服务业商业模式发展创新平台以及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育平台,成为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 (1)开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经济和产业发展及相关科学技术的调查研究。
(2)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加速器运营模式研究。
(3)提供相关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咨询服务,开展与国内外相关知名企业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4)开展现代服务业职业培训,管理教育,远程教育。
|
36
| 江苏省智能交通研究院
| 面向国内ITS服务的应用需求,建成高水平的智能交通的研发平台,成为国内智能交通领域重大科研创新基地。
| (1)开展智能交通领域的智能信息、智能管理、智能芯片等工程技术研究。
(2)提供智能交通各类数据挖掘应用模块,进行短、中、长期交通状态估计和预测。
(3)产品开发与系统集成、技术及产品综合测试及验证、工程设计、成套技术咨询与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标准制定、技术交流与高级人才培养等。
|
37
| 江苏省盐化工技术研究院
| 围绕盐化工产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开展盐化工新材料工艺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成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创新
| (1)研究和开发节能环保技术、硝卤洗盐技术、芒硝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元明粉提纯技术、盐硝和硝盐分离技术、催化加氢技术、推广和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2)优化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新工艺及新技术,开发吃氯产品、催化加氢精细化学品、十二碳二元酸产品和天然气化工产品。
|
38
| 江苏省光纤光缆研究院
| 围绕光纤、光缆及各种电缆创新发展建设研究院,重点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力争建成国内一流的技术研发平台。
| (1)研发光棒、新型光纤、通信光纤及产业化。
(2)研制特种材料、特种导线及其配套特种金属。
(3)研制深海光缆、通信电缆、光电复合缆等。
(4)研制电线电缆制造设备。
|
39
| 江苏省硅材料研究院
| 围绕硅产业基地发展,建设集研发、孵化、技术创新和检测检验的产业研究院及专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1)建设石英玻璃制品加工研究分院、高纯硅微粉加工研究分院、高纯压电晶体加工研究分院、新型电光源加工研究分院、高纯晶体硅加工研究分院、有机硅加工研究分院,河南科技大学东海硅产业节能研究分院和国家硅材料深加工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2)开展硅材料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及装备的研究。
(3)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攻关,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进行小试、中试研究和检验检测,并实现产业化转化。
|
40
| 江苏省干细胞资源研究中心
| 引进世界顶级研究机构国际一流团队,建立我国唯一符合国际AABB标准的干细胞库,力争建成国内一流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1)建设符合国际标准、世界规模最大(150万份以上容量)的临床干细胞库,建立国内最先进的干细胞生产技术,打破我国干细胞产业技术与国际脱轨的局面。
(2)建立自主产权、国际领先的干细胞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监控管理体系,解决我国干细胞领域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
(3)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干细胞药物筛选技术平台,重点建立肿瘤干细胞检测和新药筛选平台、诱导多能(iPS)干细胞和细胞坏死模式动物药物筛选平台。
(4)开展血液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等疾病干细胞新药临床前研究。
|
41
| 江苏省沿海开发研究院
| 围绕大港口、大产业、大园区的目标,建成国内一流,集港口经济、滩涂开发、湿地保护、现代农业、现代渔业资源于一体的重大研发载体,成为国内海洋新兴产业具有重大影响的平台载体。
| (1)围绕海洋生物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生物食品、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化工四个重点领域及新材料、现代制造、海洋工程等的技术开发、中试研究、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孵化等。
(2)整合产业资源,积极在新材料、电梯及配套、电力设备及配套、石油机械、建材机械、先进封装、生物医药、特色农业和海水养殖及精深加工等产业中筹建省级产业技术联盟,并努力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产业联盟。
|
42
| 江苏省云计算研究中心(院)
| 围绕云计算的3个层次服务内容,即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及软件服务(SaaS)强化服务能力,建成国内领先的云计算技术研发中心和云计算服务提供者。
| (1)建设数据中心、SaaS等技术平台和云计算管理平台;
(2)开展基于电子商务、适合于中小企业应用的云计算SaaS软件开发、高性能云存储技术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云计算安全等技术研究等,取得相关专利。
(3)与国际大公司建立联合研发实验室,引进国际人才,团队建设规模达到200人以上。
|
43
| 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
| 通过“政府主导、院校共建、企业加盟”共建模式,建成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集技术研发、公共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与成果孵化等功能于一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开放竞争运行机制的新型工业技术研究院。
| (1)建成2万平方米研究院综合研发大楼及专家公寓等配套设施。
(2)与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共建智能输变电设备、功能薄膜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新能源发电、智能电器、材料基础结构与性能分析、塑料合金材料等实验室。
(3)规划建设生态纺织材料、大型储能电池产业技术研发平台。
(4)建立成果孵化、技术转移、科技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
|
44
| 江苏省光伏设备研究院
| 打造以薄膜技术为核心的光伏、照明及半导体装备制造及应用研究中心,建立光伏设备技术创新联盟,提高核心竞争力。
| (1)开展光伏设备技术研发,加快全行业产业化技术推广,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
(2)建设具备一流水平的技术创新团队。
(3)力争每年新开发2-4个光伏生产加工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光伏产业需要,使之成为国内最大的光伏加工设备研发、生产基地。
|
45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通)分所
| 依托中科院海洋所,建立海洋科学和关键技术研发平台,为江苏沿海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保障,争取成为海洋工程、海洋浑水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国际领先研究机构。
| (1)建设海岸带环境与生态安全实验室、现代海洋农业技术实验室、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研究、海洋新能源研发中心、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
(2)建设中国科学院海洋综合观测岸基平台东海基地和长江口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海洋技术成果示范基地。
(3)开展海洋生态监测与预警、海滩涂规模化开发的生态效应等重大基础研究。
|
46
| 江苏省轨道交通装备研究院
| 面向高速铁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提高高速列车系统关键装备设计、制造能力,提高高速列车可靠性与节能水平以及高速铁路环境友好性为目的,建设设施一流、成果一流的产业技术研究院。
| (1)进行高速列车总体设计与关键接口技术研究,开展关键系统的仿真、试验和测试研究,建立高速列车检测与安全评估系统及相关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技术体系与标准体系。
(2)开展高速列车齿轮传动系统、润滑密封系统、散热降噪系统、基础制动系统等基础技术研究,解决设计、工艺及关键的材料问题。
(3)进行高速列车关键部件NVH性能专项试验及低噪声高速列车关键部件的设计技术及设计平台开发,完成低噪声高速列车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及NVH性能实验考核。
(4)开展永磁电机牵引系统高速列车的研制,以满足国内高速列车绿色节能的需要。
|
47
| 江苏省生物质能源研究院
| 围绕高效、高值、多元化综合利用,集聚和培养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领域的科技人才,建成集研发、服务、培训、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研发基地。开发可再生资源低成本利用关键技术、生物基能源和材料深加工系列产品,逐步实现生物质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国家战略目标。
| (1)建设生物质定向气化、生物质催化液化和生物质材料绿色化学合成等专业研究室和研发支撑平台。
(2)建成低成本可再生生物质能源转化及联产生物质材料的创新研究平台。
(3)开展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低成本转化开发利用技术的基础、应用基础和产业化前期创新研究。
(4)建立耐盐高效能源植物及农业生物功能与特质的植物资源库。
(5)形成一些重要的生物能源产品及相关工艺。
|
48
| 江苏省生物技术药物研究院
| 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的开放性研究院,突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核酸类药物、细胞工程及疫苗制备等关键技术的国际性壁垒和产业化瓶颈,产出国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生物新药,推动我国自主药物参与国际竞争。
| (1)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生物标志物研究、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设计及抗肿瘤单抗药物高表达细胞株筛选与优化、单抗药物表达、纯化与质控技术。
(2)开展核酸类药物大规模生产、分离及纯化技术研究。
(3)开展疫苗灭活、减毒、重组、合成技术研究。
(4)开展多肽、蛋白质药物制备技术研究。
(5)开展细胞大规模培养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技术等研究。
|
49
| 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
| 依托苏州高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优势,以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为基础,面向市场,建立政产学研结合,集研发、服务、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企业孵化为一体的创新大平台,形成“聚焦高新区、服务苏州、辐射江苏”的开放性公共创新服务机构。
| (1)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结合苏州高新区“2+3”产业振兴规划,建成电力电子器件、数字多媒体、智慧城市与云计算、数字化医疗仪器等10个具备国际同步水平的研发中心。
(2)建设1-2个国家工程中心或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长江、千人计划、杰青),研究院人员规模达到500人。
(3)突破一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高成长企业群,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优秀人才。
(4)建成具备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的创新服务集群,技术转移转化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5)建成吸引浙大校友投资及技术成果转移的创业平台。
(6)与区内企业共建各类研发机构和平台,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
50
| 江苏省智能电网检测服务中心
| 围绕常州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建设,组建江苏省智能电网检测服务中心,集聚科研设计、检测检验、标准制定等核心服务,推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1)提供智能电网输变电的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试验验证及失效分析检测、材料开发设计等技术服务。
(2)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装备及部件产品研发。
(3)开展标准化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开发研究国际先进检测项目,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检测标准。
|
51
| 江苏省光电技术研究院
| 围绕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发展,集成国内外光电产业创新资源,研发高端核心技术,开发应用技术和产品,建立集研发、检测、成果转化为一体的专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1)建设光电材料制备研发中心、光电器件制备与工艺研发中心、光电器件封装技术研发中心、光电材料测试中心、半导体照明器件与系统测试中心、光电技术标准研究室。
(2)开展高品质外延及芯片技术、大功率封装技术、LED照明产品、LED背光模组、光伏电源半导体照明技术研发,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
(3)建设具备一流水平的技术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攻关,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进行小试、中试研究和检验检测,并实现产业化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