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出版物零售网点建设。积极推进武汉、襄阳、宜昌等大中城市建设大型图书超市,运用市场准入、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到农村、边远山区、城乡社区发展“专、精、特、新”中小发行企业。制定扶持农村出版物经营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经济政策,简化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民营发行企业的登记审核程序。通过拓展城市、培育农村两个市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培育新闻出版业新的增长点。
实施重大项目建设。以发行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华中文化产品物流产业园二、三期工程,新华崇文网络数字书店建设,全国跨区域大型连锁文化MALL建设,积极推动湖北出版文化城图书批发市场改扩建工程,武汉市新华书店物流中心二期项目,武汉中心书城建设。
办好华中图书交易会。继续办好华中图书交易会,不断完善功能,扩大规模,提高服务,提升档次,不断扩大华中图书交易会在全国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全国出版发行行业知名的集出版物展览展示、订货交易、信息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品牌盛会,将华中图书交易会打造成出版产业展会品牌。
七、版权业
(一)发展方向
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着力完善版权法规制度,加强版权执法力度,强化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版权法治环境,版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版权意识深入人心。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版权的能力显著增强,版权作品的水平和数量有效支撑创新湖北建设,版权相关产业在全省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稳步上升。
(二)主要目标
--不断宣传普及版权知识,全省国民版权认知率达到80%以上。引导和促成建设一批版权保护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十二五”期间,创建1家国家版权科研教学基地和10家国家版权保护示范单位,评选40家省级版权保护示范单位。
--进一步扩大作品登记范围和登记数量,计算机软件版权登记量稳居中部第一,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其他作品和版权合同登记、备案数量年均增长8%。“十二五”期末,计算机软件年登记量达到2000件以上,其他作品年登记量达到800件以上。
--版权交易品种和类别逐渐增加,版权贸易总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扩大版权输出渠道,进一步提高版权输出能力,到2015年,实现出版物输出版权数量翻一番的目标。
--支持音乐、音像、文字、电影、摄影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我省开展工作,商业演出的音乐作品使用许可率达到80%以上,其他作品的许可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三)发展重点
创建版权保护示范基地。选择若干自主创新能力强、社会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的版权相关企业,指导其建立版权资源创造、运用工作机制,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在文化创意园区、动漫产业基地、数字出版基地和软件开发园区等产业集聚区内设立版权工作站,增加版权登记服务点,建立版权服务绿色通道,为权利人、使用者和传播者提供专业服务,促进版权资源整合利用。
扩大版权贸易渠道和规模。在巩固与港台地区版权贸易成果的同时,加强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合作,推进出版物版权贸易数量增长。建立版权输出专项补贴资金,资助优秀外向选题、优秀作品创作及翻译优秀国内作品。推动在海外设立我省出版单位的办事处或分支机构。建立版权贸易激励机制,每两年举办一次版权贸易评先表彰活动。进一步做好出版外国图书合同登记工作,为出版单位提供优质服务,防范涉外侵权风险和合同纠纷。
建设版权业发展公共平台。建设版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全省作品登记、合同备案数据库,提高作品登记、合同备案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有效解决作品使用、保护和管理等问题。依托华中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建立版权交易服务平台,为版权许可、转让、竞价、在线订购等提供快捷服务,为作品创作者、版权持有者、版权需求者、项目投资者搭建相互沟通的桥梁,最大程度实现版权作品不因时间、地域等因素影响的自由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