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同市民群体间信息技术应用的意识、能力呈现差异化。城乡之间和城市各群体之间存在“数字鸿沟”,并有扩大的趋势,全民的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3、社会化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政府推进信息化工作的抓手主要局限在“电子政务”的状况仍未改变,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改造传统业务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缺乏手段和相应的配套制度。“两化融合”以及与社会各行业的融合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和加强引导。
4、信息安全保障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信息安全方面,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依然存在,信息安全制度的建立以及执行方面还不完全到位,导致存在一定的隐患。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十二五”期间厦门信息化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信息化发展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困难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五个厦门”建设产生大量的信息化需求
“十二五”期间,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先行先试”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厦门”、“宜居厦门”、“平安厦门”“文明厦门”、“幸福厦门”,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比“十一五”翻一番以上。这些战略目标的实施,将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化应用需求,信息化的作用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彰显。
2、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建设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闽南地区的资源配置,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利用信息化不断完善大都市区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三市城市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增强城市公共设施保障能力,改善城市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3、新技术为信息化带来更多的实现手段
从全球信息化发展态势看,新技术、新应用和运营新模式不断出现。“十二五”期间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进一步降低了信息化建设成本,信息化和各行业融合将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面临的挑战
我市信息化建设也面临诸多的风险。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全国兄弟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新技术、新模式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将会改变国内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格局。
1、市民企业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人民群众对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需求重点将会由原有的私人产品(信息)的需求逐步转型为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诸如政府信息公开、教育就业、医疗保健以及服务型政府所提供的信息。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开发利用和深度挖掘,并提供给市民和企业使用,准确及时地满足经济社会活动中对信息的需求,将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
2、信息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
随着信息网络逐步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市民生活的各个环节,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各类信息安全事件频发,已经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乃至社会稳定。特别是随着生产自动控制、物联网等传感技术的应用,信息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将会带来人身和财产的损失。
3、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优化有待完善
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与信息化条件下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部门的本位主义相对严重,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应用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制约着我市向信息社会快速演进的步伐。
三、“十二五”期间厦门信息化发展原则
1、科学谋划,统筹引导
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等方面的作用,调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环境,对业务系统和数据进行综合梳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促进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
2、深化融合,重点突破
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信息化与社会各行业的深化融合,发挥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通过信息化提高我市社会各行业企业的竞争力,实现融合发展。重点在工业和航运、物流、旅游等重点领域进行融合示范,以实现经济社会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3、立足需求、注重效果
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迫切需求出发,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讲求建设实效,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衡量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
4、服务社会,惠及民生
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把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的全局,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数字厦门”的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