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评价机制和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构建公共服务及均衡化的指标体系。建立包含区域发展、服务业务、公众评价等内容的立体、多维度指标体系,规范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发展。二是健全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建立节目质量评价体系,提升节目质量的监督能力;完善技术质量评价体系,保障公共服务技术水平;改进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推动行业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三是完善管理机制。继续强化区(市)县、乡镇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以业务或项目为纽带,以市、区(市)县为中心,以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公共服务管理机制。四是完善运行维护机制。着力加强运行维护机构和队伍建设,在乡镇设立广播电视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在行政村配备技术服务人员,在城区建立便捷的有线电视服务网点。五是完善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各级财政对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投入,确保基层广播影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得到落实。六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特许经营、财税优惠等政策,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供给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广播影视公共服务。
(二)确保广播影视安全播出。
1.巩固提升安全播出保障能力。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广播电视播出传输系统的可靠性,提高播出传输保障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加强对播出全过程的监测,实现从以效果监测为主,逐步向效果监测和运行监测并举转变。建立上下贯通、资源共享、高效联动的安全播出综合管理平台,制定并实施安全播出灾备预案,提升安全防范、协同作战、监测监管能力。
2.实施“三中心、两系统”工程。一是建设一流的安全播出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安全播出智能管理系统,建立市、区(市)县互动,局、台、网联动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建立分级负责、分类指挥、综合协调、逐级提升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完善应急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和制度建设。二是建设一流的广播电视舆情分析中心。提升专业分析技能,运用计算机音视频智能处理等高新技术,拓展和完善舆情监测系统功能,构建新的内容监管框架。建立舆情分析评价体系,加强对各类舆情、重要工作动态及信息的分析,为提升广播影视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建设一流的广播影视技术监测中心。拓展广播电视监测的深度和广度,升级、改造和整合现有监测子系统,建立统一的广播电视技术监测平台,实现全方位、全业务的技术监测。建设新媒体视听监管系统,建立数字电影技术服务监管平台,强化电影市场和公益电影放映监管。加强监测数据的综合应用。四是建设一流的信息网络音视频监管系统。继续加强信息网络音视频节目监管系统(包括音视频检索、播客等)功能建设,建立手机视听监管系统、网络协议电视(IPTV)监管系统,制定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监测测评办法,提升对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的监管能力。五是建设一流的有线电视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全网设备资源、网络资源、线路资源空间及属性管理功能,实现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为网络规划设计和维护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