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完善育人机制,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1.坚持立德树人,把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深入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构建分层递进的德育内容体系,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创新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挖掘各学科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德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师德和育德能力。促进校内外德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机制。
2.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市级课程发展中心,集聚专家资源,开展课程与教学研究,持续提升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继续着力提升区县和学校的课程领导能力,全面总结“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的课改经验,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强化课程在形成学生素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育人功能。建立教材持续完善机制,开展教材编制和评价的基础研究,启动周期性的教材持续完善工作,进一步提升教材品质。加强课程资源、尤其是网络课程资源和社会场馆与基地课程资源的建设,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强化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基本形成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作业、评价一体化的课程资源体系。制定和实施本市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从单纯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发展的评价,从而更加科学地理解和追求教育质量。加强校本教研,推进网络教研,从建立教学规范、把握基本要求、改革课堂教学三方面入手,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科研水平。加强实验室建设,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通过建设一批学科特色教研组,培育一批特色教师,探索构建若干个基础教育学科高地。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探索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推行“小学快乐活动日”制度,优化学科作业设计和实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推进“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科学教育推广项目”,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
3.实施健康促进工程,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挖掘体育育人功能,切实落实“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创新体制机制,组织开展各类学生运动会、体育联赛等活动,促进体教结合工作进一步发展。深化医教结合,逐步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医生进校园”机制,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落实《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加强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学校卫生保健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康体检制度,建设学生健康档案“一生一档”系统和学校卫生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学生体质监测和公告制度。按照《上海市中小学生学校午餐营养标准指导意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营养干预机制,加强肥胖、近视眼等方面的监控防治工作。建设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健全市、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
4.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实施青少年艺术教育“彩虹行动计划”工程,推进民族文化传习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民族文化教育品牌项目。充分运用社会文化资源,推动艺术教育文教联盟建设。促进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提升建设,形成一批高水平学生艺术团队。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扶持一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示范学校。
5.不断提高学校安全防范水平,积极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保障。修改并实施《
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明确校方责任事故的理赔范围,提高学校责任事故的理赔标准,为学校各项活动开展提供保障。出台《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管理基本要求》强制性地方标准,为各类学校规范提高人防、技防、物防水平创造条件。严格校车安全管理,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消防完善工程,保障学生生命安全。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探索建立小学、幼儿园门口视频监控与公安联防机制,实施全天候学校及周边治安视频巡逻工程。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和实训演练,启动东方绿舟学生公共安全实训基地建设,编制出台中小学公共安全行为指南,并纳入课程体系,每年开展中小学师生安全网上知识竞赛和识险避险、自救互救实训演练成果展示活动,促进公共安全真学、真练、真懂、真会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