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点任务
(三)强化农作物种业科研先导地位。进一步明确分工,理顺“产学研、育繁推”关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品种创新体系,鼓励省内从事育种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整合疏导”的方式与省内大型种业公司建立技术创新联盟。组建省级现代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创新中心和种质抗逆、抗病虫评价中心,重点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全局性、服务性研究,为种子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引导和积极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力争到2015年,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其开办的种子企业基本实现“事企脱钩”。
(四)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和利用。依托省内科研教学单位,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分子生物技术、品种检测技术及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研究,加强常规农作物育种和无性繁殖材料选育。建立黑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重点开展对我省优良、特异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利用和保护,建立种质资源共享和转化平台,为企业商业化育种提供服务。
(五)提升种子企业研发能力。支持与扶持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设商业化育种中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鼓励种子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与国有科研机构实行战略性合作,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走“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产业化发展之路。为有实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立品种审定绿色通道。
(六)推动种子企业做大做强。严格市场准入,运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支持和鼓励种子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推动种子企业改进产权和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树立品牌意识,培育企业文化,增强控制力和执行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粮食主产区和种子生产优势区,建设大型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20个以上,其中建成玉米、大豆、水稻种子精加工等现代化加工生产线100条以上,打造高质量种子加工制造和技术示范基地。
(七)加强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加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农作物种业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实习基地建设,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加大农作物种业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到2020年,培养一批高素质种业生产、营销、售后服务和管理人才,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种业科技创新队伍,集聚一批站在国内外种业科技前沿的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