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机遇
--后危机时代世界科技创新动力加强、力度加大、进程加快,昭示着科技转移及产业转移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层次将进一步提高,为石家庄市工业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参与国际技术合作和产业分工提供更广的空间、更宽的领域、更多的机会。
--我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消费结构升级,内需空间增大,食品、衣着类、家庭设备及服务类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明显下降,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居住等其他消费比重迅速上升,为石家庄市消费品工业发展和结构升级创造了需求拉动力。
--转型发展阶段我国正把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石家庄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优势工业企业发展和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政策机遇。
--城市发展空间大幅度拓展,为石家庄市都市工业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增强区域辐射带动力和要素吸引力、提升省会经济中心地位,引领县域特色产业升级创造了战略机遇。
(三)面临挑战
--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面临竞争压力。化学制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食品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随着国内其他地区同类行业的超常发展,这些产业发展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弱化,市场竞争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区域工业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威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唐山、邯郸、保定、沧州等市发展进入快车道,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现代化工等标志着工业结构演进升级方向的产业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全省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工业发展地位越来越尴尬。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打造工业强市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设发展重点工业聚集区,着力培育千亿元级工业聚集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做强做优都市工业,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促进城乡工业分工协调发展;尽快建立起产业先进、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工业经济体系,提升石家庄市工业发展地位。
(二)发展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改善创业环境,引进专业人才和专家智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培养,强化工业发展的人才支撑;推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产业协调融合发展,提高工业发展的就业容量,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创新驱动原则。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强化自主创新,鼓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改革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集约集聚原则。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集中、工业企业向重点产业聚集区和特色城镇集中,着力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型产业园区和聚集区,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式特色工业城镇,提高投资强度和项目建设标准,促进资源要素高效、循环利用,节约利用土地。
--统筹协调原则。促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资源富集、成本低廉的县域转移,突出各自发展特色和优势,促进中心城区与县域之间、西部山区与东部平原之间,县域与县域之间,产业合理分工,要素有序流动,生产力科学布局,形成统筹、协调、互动、一体化发展格局。
--项目支撑原则。围绕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鼓励产业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谋划大项目,谋求大发展;加强与央企、国内名企及世界500强企业对接和沟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强化项目对工业发展的支撑。
(三)目标任务
--总量发展目标。提高工业发展规模,增强工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速度保持15%以上,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40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45%以上。
--质量效益目标。努力改善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全要素投入产出率。“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速度保持17%以上,到2015年,利税总额达到1450亿元,其中税收贡献达到55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0%以上,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结构优化目标。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结构高级化,重塑石家庄市工业发展优势。到2015年,医药、装备、化工等先进制造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达到50%左右,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高。
--产业聚集目标。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协调城区与县域工业发展关系,实现产业聚集发展。到2015年,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工基地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和省级工业聚集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70%。
--节能减排目标。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物料消耗,降低污染排放,积极发展绿色工业。“十二五”期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都达到国家和省要求。
--社会效益目标。增强工业投资的社会效益取向,提高工业投资发展的就业弹性系数,建立工人工资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机制,让工人公平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和国民经济效益。“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累计创造就业岗位25万个,工业企业人均工资水平年递增10%,与经济增长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四、发展方向和重点
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和大基地建设,优化发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轻工、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逐步形成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循环化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为重点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一)优势产业发展提升方向和重点
1.装备制造
(1)发展目标
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重点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6-10家;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煤矿采掘设备、轨道交通设备、通用飞机、高效电机、核电泵阀、特色专用车、工模具等产品领域形成10个以上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的产品;装备制造技术及其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业化水平有明显提高,部分行业的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逐步实现从制造模式向创造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