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普岗位人员配置,提高专职科普人员的比例,吸纳高素质科普专业人才,建立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科普工作队伍。加大对科普创作和各类业务骨干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支懂科学、能创作、会普及、善管理的科普专业人才队伍和大众传媒科普队伍,培养一批农村先进适用技术能手、企业技术创新能工巧匠、青少年科普教育优秀教师、城市社区科普宣传员和志愿者,壮大由各类科普专家、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科普人才队伍。鼓励高校设立科技传播与教育等与科普相关的专业,推进青少年科普人才培养计划,为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后续人才资源。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继续加大“专家科普报告团”、“实用技术推广团”、“高校大学生科普服务团”等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加强科普创作与研究能力建设。创造条件成立科普研究机构,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科普理论研究队伍,推出一批对我省科普事业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推进“文学湘军”和科普创作人员、社会科学工作者与自然科学工作者的力量整合,繁荣科普创作,拓展科普内涵,展现科学哲理,提高科普作品质量。利用我省动漫产业优势,扶持原创性科普动漫作品的创作,鼓励以新的题材、新的立意、新的观点进行各类科普动漫创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科普游戏。研究制定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成果认可和推广的相关政策,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全面提升我省科普理论研究与科普创作水平。
加强科普文化工程建设。各市州、县市区应把科普工作规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之中,统筹安排科普活动与文化活动、科普设施建设与文化设施建设,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各级科技部门要加强与文化主管部门的配合,做到规划协调、指标协调、措施协调。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科学与文化的融合,将科普工作与影视、文艺、体育、卫生等事业相结合,以文化媒介作为科普服务的有效传播载体,用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形式,在更大范围内更广泛地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普文化内涵和大众传播效果,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公众需求,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2. 搭建科普平台。
搭建“数字科普”平台。进一步加强湖南科普网建设,并及时更新科普内容,实现与红网等网站的链接。建立科普专家库、科普志愿者库、科技成果库等有关数据库。重点建立科普图库、科普动漫作品库、科普音像库、科普书库、科普报告库、科普基地资源库、科技馆展品库和博物馆藏品库等科普系列资源库。建立数字科技馆,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等现代信息技术,配置数字化藏品和场景,建立虚拟科普场馆或各类兼具知识传播和科学实践功能的专题虚拟科学体验区,构建包括观察认知、探索体验和实验制作等众多主题的虚拟科学乐园,方便公众通过人机交互等方式体验科学。建立数字科技馆共建共享机制,调动拥有数字科普资源的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数字科技馆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