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有关地区要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制定县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乡级专项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实现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各部门联动的应急机制。要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象灾害隐患排查制度,乡级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制度,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定期培训制度,乡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制度,以及以村为单元的农村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
(三)完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机制。有关地区要建立作物引种和布局调整的气候可行性分析制度,实现农业趋利避害,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要建立气象和农业部门合作机制,建立农业和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换沟通有关信息,联合开展农业气象灾害会商、调查和服务工作。要建立气象部门与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的直通式联系机制,开展针对性和快捷性的农业气象服务。
(四)建设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有关地区要在气象局建设1套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在每个乡级地区布设1套4要素自动气象站。要完善乡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制作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警报、短期天气预报、中期天气预报等,同时实现对可能诱发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及造成基础设施受损的暴雨的自动监测和报警。
(五)建立农业气象监测预报系统。有关地区要布设1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重点乡级地区要设土壤水分观测点。4个县(市)要建立设施农业气象观测基地或特色农业气象观测基地,配备便携式农业气象移动观测与野外调查设备。有关地区要建立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建设县级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平台,开展重大农业灾害的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及其减灾控制工作,增强防灾减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以及作物新品种引进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为粮食作物区域合理布局和作物新品种的引种、推广等提供科学支持;开展农用天气预报工作,为粮食生产全过程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六)建设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与接收系统。建立分布式的市、县两级气象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在有关地区各村(屯)设立气象灾害预警接收机,在乡级政府所在地设立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建立市、县、乡、村4级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及时将气象信息短信免费发送到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成员、乡级主要领导干部和气象助理员、村气象信息员和中小学校校长手机中。要在暴雨、雷电、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及气象衍生灾害易发区设立警示牌。要建立县级气象信息发布平台,将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发布到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