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力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推进广场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每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万场以上。搭建群众文化表演舞台,积极承办国家和省级大型群众文化节庆活动,着力办好市民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文化节、市民合唱节、社区文化艺术节,打磨反映沈阳工业史诗的大型情景诗话剧《我们走在大路上》,展示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城市主流文化创造的丰硕成果,争获更多“群星奖”等国家级群众文化活动奖项。积极发展各类群体的文联组织和群众性文化艺术团体,不断提升“红诗沈阳”、“百万市民看沈阳”、“百万市民看电影”、“欢乐进农家”等基层文化活动吸引力。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依托广电传媒开展农民才艺大赛。创建国家一流群众合唱基地,到2012年,全市建成1000支群众合唱团。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特色文化基地建设。
1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完善并严格执行《沈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清前文化、近代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为重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挥“一宫两陵”、新乐遗址博物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张氏帅府、沈阳金融博物馆、铁西铸造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城市规划展示馆等历史遗存和文化场馆效应,恢复修建故宫方城、二战盟军战俘营、日本战犯审判庭等历史文化遗存。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项目名录,重点保护好9项国家级、3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文物古迹及古树名木保护体系建设。扶持京剧唐派艺术、评剧“韩花筱”艺术,复演优秀传统剧目。加强档案馆建设和“中华老字号”保护传承。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加强满族文化综合保护与开发,规划建立锡伯族文化生态区,支持法库、康平挖掘辽金文化。积极开展“文化援疆”。
14.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落实《沈阳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出版印刷、演出娱乐、动漫制作、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影视传媒、创意设计、广告会展、数字内容等新兴产业,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装备制造、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实施重大项目牵动战略,重点抓好棋盘山大型实景演出、故宫方城和北市锡伯族家庙文化广场改造、新视觉立体影视产品、华强方特欢乐世界、沈阳(法库)陶瓷文化产业园、康平卧龙湖文化产业开发、大东汽车文化产业园、北运河历史观光带、北方联合广播电视网络股份公司科研大厦、中南卡通游乐园、沈阳温泉谷、万国酒堡等项目。“十二五”期间,力争再获批1至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集聚区(园区),培育10个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