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南市民生工程“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南市民生工程“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淮府〔2011〕139号)


凤台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淮南市民生工程“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本部门职责,认真组织实施。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淮南市民生工程“十二五”规划

  为科学系统实施民生工程,根据《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民生工程“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皖政〔2011〕83号),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民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自2007年民生工程实施以来,已经成为推动全面转型、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重要平台,成为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品牌,开创了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良好局面。
  一是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2007年全市实施12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2.4亿元,全市180多万城乡居民从中受益,受益面达78.9%; 2008年实施18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4.7亿元,全市195万城乡居民从中受益,受益面达85.1%; 2009年实施35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7.7亿元,全市210万城乡居民从中受益,受益面达88.3%;2010年实施项目42项,投入资金10.6亿元,全市220万城乡居民从中受益,受益面达91.6%。

  二是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民生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助力度,农村低保、五保供养、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重大传染病人救助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公平正义,营造了良好的改革发展环境。
  三是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民生工程从当初主要解决“生活难、上学难、看病难”问题,提升到目前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问题,并逐步覆盖农业基础设施、农村文化建设领域,统筹城、矿、乡发展,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城乡差距,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四是提升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市民生工程投入2010为10.6亿元,比2007年的2.4亿元,增长了3.42倍。各级财政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更加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把推动发展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惠到广大城乡居民,彰显了民生财政、和谐财政、发展财政的理念。
  五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民生工程顺民心、合民意。2007-2010年社情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对民生工程知晓度、满意度均在85%以上,新农合、五保户供养等项目达到90%以上,深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广大干部深入一线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兑现了承诺,提升了效能,得到了普遍好评。
  二、“十二五”期间民生工程工作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淮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转型、富民强市的关键时期。连续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物质基础、实践经验和不断完善的软硬环境,为我市转型发展和改善民生工程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围绕“五有”目标,顺应新期待,优先保民生,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全力推进,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淮南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做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建立与淮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生工程长效工作机制,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与社会共建相结合的创业就业促进体系,激发创业活力,实现充分就业;建立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基础,职业教育为重点,积极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教育助学体系,提供均等教育机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管理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建立健全网络完善、功能配套的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解决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建立健全多层次、宽覆盖、多功能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建立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文化体育和生态建设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要的追求。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更加充分。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培训实效,增强劳动者就业创业和增收能力;加快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2012年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完善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政策,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到2015年全市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水平提高到70%以上,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力争到2015年末城镇住房保障的覆盖面达到20%;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标准与物价挂钩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实施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对贫困残疾儿童实行免费抢救性康复;调整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扶持,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解决特困群体基本医疗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就业、养老、医保、住房等民生问题,努力使就业持续增加、收入明显增加、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优先发展公共教育,在提前一年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和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实施农村儿童安全保障项目,加快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力争2015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计划,全面完成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心卫生院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事业更加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健全完善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需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