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11〕8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上海市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
电力供应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四个中心”建设,以及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都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加强对电力建设、运行、管理、消费等的引导,进一步推动本市电力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本市电力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围绕举办上海世博会,大力推进电力建设,不断提高电力供应能力,电力建设、结构调整以及电力装备与科技发展等都取得了较大成绩,电力供应基本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需求总量持续增长
2010年,全市用电量达到1296亿千瓦时,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幅达到6.7%;最高用电负荷2621万千瓦,年均增长9.1%。按2300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用电负荷接近1.14千瓦,略低于纽约2000年(人均1.3千瓦)的用电水平。
(二)能力建设明显增强
“十一五”时期是上海电力建设最快的五年,全市电力建设投资超过80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60%,电力建设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市新投产发电装机近800万千瓦,市内装机容量达到2011万千瓦;建成500千伏南外半环、深入市中心的500千伏静安站和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等重大工程。同时,实现6回500千伏线路与华东主网相连,2回±500千伏直流线路和1回±800千伏直流特高压线路同华中电网相连。
(三)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与“十五”时期相比,虽然煤电占全市发电装机比重(77%)基本持平,但新增机组均为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机组,60万千瓦及以上煤机占全市煤电装机的比例从31.4%提高到60.6%。配合全市气源建设,漕泾、石洞口等高效燃气机组相继投产,在全市发电装机中的比重从2005年的9.9%上升到2010年的12.6%,建成国内首个10万千瓦大型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重点实施了上大压小、燃机建设、煤机脱硫三大工程,全市关停178.5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从2005年的343克/千瓦时下降到2010年的316克/千瓦时,其中,外高桥三期2010年供电煤耗降至279.4克标准煤/千瓦时,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电厂二氧化硫排放从2005年的30.4万吨下降到13.4万吨,削减近60%;电网线损率降至6.05%,下降幅度达到2.26%,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石洞口二期扩建项目建成年产1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这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捕获示范项目。同时,通过增加市外来电供应、发展风电等措施,使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五)装备产业加快发展
按照“示范带动产业”的方针,电力装备与技术水平进步显著。上海电气集团9F燃机国产化率达95%,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核电、燃料电池、光伏发电等先进电力技术的科研、制造和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华东理工大学大型煤气化技术已出口美国,上海电气集团成为国内首个IGCC示范电站装备主供货商。
尽管“十一五”时期上海电力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是局部地区电网建设滞后成为近年来最突出、最集中的矛盾,由于规划落地难、建设成本高,外来电“进得来、落不下”,杨行、南桥等地区高峰时段不得不采取限电措施。二是电力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备,电网应急保障能力不足,大电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电厂燃煤储备体系尚不完善,部分重要用户缺乏自保自救能力。三是城市电网缺乏有效调峰手段,2010年上海电网峰谷差达到1020万千瓦(2005年为690万千瓦),约占最高用电负荷的40%,大容量煤机参与调峰使发电煤耗大幅增加。四是崇明农村电网体制尚未理顺,农网改造升级工作亟待加强。此外,还存在电力价格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环保治理措施需进一步加强等其他问题。
二、“十二五”时期本市电力发展面临形势
(一)国内形势
“十二五”时期,国内电力形势较为复杂,满足需求较快增长压力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要求并存,能源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电力工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一方面,目前我国人均装机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的18%、30%和43%,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比例要达到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减少40%-45%,对电力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