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专栏13:检测装备能力建设重点
  计量检测能力:重点加强民生计量、贸易结算计量、医用计量、工业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计量检测装备能力提升。县级计量技术机构重点开展贸易结算用水表、电表、衡器、加油机、出租汽车计价器、小型医用计量器具等的检定检测装备能力提升。重点产业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围绕主导产业,着重加强和完善节能环保产品、转基因产品、生物质能等新型安全性能检测装备能力提升,加强涉及安全、健康、环保一般产品质量检测装备能力提升,对实行生产许可和强制认证的产品加强与国际互认接轨的检测装备能力改造和提升。
  食品、药品、农产品安全检测能力:提高食品、药品和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能力,加强高、精、全、快速检测装备投入,提高和完善各市、县级食品P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微生物实验室的业务功能,加强地方农特产品常规检验项目和地理标志产品特性检测装备投入。医疗卫生检疫能力:加强县乡和边远地区医疗卫生检疫检查设备和装备投入,改善医疗卫生检疫条件,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检疫检测水平。
  特种设备安全检测能力:加强特种设备检测研究和事故分析应急指挥装备能力提升,强化特种设备安全评价检测、动态监管检测和事故应急救援技术装备能力。棉花纤维公正检验能力:以棉花、儿童纤维、羽绒制品、贴身服装中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项目为重点,大力提升技术检测装备能力和公正检验设备技术能力。(八)质量教育科研基地建设工程。完善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推进质量人才培养相关专业和院校建设,鼓励现有高校积极开展质量相关专业教学,培养质量相关专业人才,提高全省质量人才培养水平和办学层次。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质检技术机构等开展以加强宏观质量管理、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和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基础理论、政策措施和技术方法研究,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

  专栏14:推进质量技术(职业)院校建设
  加强对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整合全省质量技术专业和人才资源,利用泛珠质监合作(9+1)与川渝经济区域优势,采取行业与地方共建方式,打造西部质量人才教育培养和技术研发高地,系统培养质量技术专门人才,积极创造条件,为组建四川质量技术职业学院夯实基础。
  五、完善质量发展保障机制
  完善质量规划实施机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加强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一)加强质量发展组织领导。树立战略质量观,使质量优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建立健全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将质量合格率、满意度指标、质量竞争力指数等质量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及工作考核。大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同、社会联动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落实好相关工作任务,共同推进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实施“质量兴川”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质量发展规划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和督促指导。
  (二)强化质量发展经费保障。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质量发展经费保障机制,重点支持标准体系建设、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检测体系及国家级、省级重大质量工程等项目建设。质量监管部门要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发展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支持和鼓励企业不断加大对质量工作的投入。
  (三)推进质量发展法治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国家质量法律、法规,研究制定质量责任、质量奖励、质量信用等与相关法律配套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完善质量法规体系。将质量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规划,在全社会普及质量法律、法规知识,不断增强全民质量意识。强化执法队伍管理,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大打假治劣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以净化市场,为提升全省发展整体水平创造良好环境。
  (四)完善质量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相应的政府质量奖。建立品牌培育和标准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培育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三品一标”、“鲁班奖”、“天府杯”和四川名牌产品等品牌以及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鼓励企业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创建星级旅游品牌、优质优良工程、服务满意度测评等质量创优活动。
  (五)加快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质量管理队伍、质量检测队伍和质量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质量工作能力和水平。实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准入制度,完善质量关键岗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质量培训。大规模培养质量专业技术人才和掌握工艺操作技巧的熟练工人,进一步完善质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和评价机制,以质量领军人才开发带动质量人才整体建设,实现人才开发、质量提升、产业发展融通互动。
  (六)优化质量发展工作环境。建立健全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体制环境。反对垄断经营和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维护市场秩序,形成公平、公正、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加强质量管理、检验检测、计量校准、合格评定、信用评价等社会中介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中介组织管理,充分发挥中介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强化质量舆论监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对质量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提升质量文化软实力,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附件:
名词解释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