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二五”时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薄弱
  专业应急处置队伍的人员配备、技术装备、现场处置能力等亟待改善和提高;政府与企业应急抢险队伍的关系尚待理顺;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志愿者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四、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的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现有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储备方式单一,数量、种类偏少,难以动态调整;应急运输综合协调机制、应急运力动态数据库和征用应急运力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影响应急运输的效率。
  五、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不够
  应急管理宣传动员不足,企事业单位、公益性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尚不健全;公众的安全意识、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还明显不足,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动员机制有待完善,公共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应急培训存在“短板”。

第三节 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诱发各类突发事件的因素依然存在:自然灾害方面,台风、龙卷风、暴雨、风暴潮、浓雾、雷击、地震、海啸等常规灾害以及近年来的浒苔和绿藻等海洋生物污染灾害仍然存在;事故灾难方面,交通事故、火灾、危化品事故、环境污染事件难以避免;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不时出现,突发动植物疫情仍存在复发、多发的可能,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事件难以控制;社会安全事件方面,社会各方面矛盾多发,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增加,大桥、隧道、地铁、铁路、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运营和新国际机场建设将给青岛带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公共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大应急”的理念要求越来越强。随着“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蓝色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预计2015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10万元以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利益群体诉求日益增多,各类社会矛盾和风险可能进入高发期,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以预防为主的“大应急”理念必须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是城镇化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应急管理工作层面越来越广、工作标准越来越高。“十二五”期间我市的城镇化建设将有较大发展,公众的应急理念、城市的基础建设都会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城市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集中性、放大性等特点,使城市应急管理工作任务更加繁重。
  三是工业化、信息化建设对生命线工程影响越来越大。煤、电、油、气、水、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和信息网络发生突发事件后,将导致经济损失和生活不便,甚至造成社会秩序失控,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四是社会公众对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公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安全越来越成为广大群众的关注点,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涵。
  “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应急体系建设全局,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基础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扩大社会参与,重点解决应对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以信息化带动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全市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第二章 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青岛、文化青岛、和谐青岛、开放青岛、宜居青岛”建设为目标,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与应急兼顾、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全面布局与重点建设统筹的方针,突出预防为主理念,深化“一案三制”建设,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为社会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节 总体思路


  以“一案三制”建设为主体,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努力建设与青岛城市定位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重点加强监测预警系统、信息与指挥系统、应急队伍、物资保障能力、紧急交通运输保障体系、通信保障能力、恢复重建能力、科技支撑体系、培训与宣传体系、应急管理示范点等10个方面工作,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节 建设原则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