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3.大院名校和骨干电子信息企业提供技术及产业保障
  嘉兴现拥有包括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6研究所以及嘉兴学院等在内的一批大院名校资源,极大地提升了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能力。同时,作为浙江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强市,我市拥有包括天通控股、闻泰集团、嘉科电子、浙江嘉康等在内的一大批骨干电子信息企业,具备在多方面国内领先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但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认识和投入不足。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建设模式,在城市管理、建设的实践中尚无经验和先例可借鉴。各层面的管理者、建设者、城市活动参与者对此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投入的不足。因此如何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同力量,引进市场参与者,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二是规划统筹不足与技术标准缺乏。一些部门拟定了本部门智慧行业发展的规划,但是缺乏市级层面的统筹,部门间缺乏协调,容易形成智慧孤岛;其次,智慧城市的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保证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市为主题,以科技创新和示范应用为重点,综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社会管理的高效和透明,经济发展的高速和绿色,公众生活的舒适和便捷,支柱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全面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全力打造信息优政、信息兴业、信息惠民的智慧城市。
  2.基本原则
  建设智慧城市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
  -政府主导,分步推进。加强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推进体系;通过分阶段发展,滚动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注重实效,惠及民生。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市民生活改善,大力推进技术、应用、管理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广大市民、企业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捷。
  --立足产业,发展应用。切实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足点,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广泛应用,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创新引领,示范带动。推进技术与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通过试点示范,着力推进智慧产业企业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以示范和试点带动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工作持续推进。
  -突出重点,聚焦项目。围绕经济建设、城市运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聚焦共性、基础性、创新示范性、业务协同性项目,强化阶段目标和建设进度,加快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各领域的深入应用。
  (二)主要目标
  充分发挥“数字嘉兴”的建设成果,持续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积极创建智慧城市的综合体系,努力成为行政效率提升的倍增器,公共服务优化的助推器,支柱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信息行业成长的孵化器,公众生活品质的提升器。
  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在基础设施、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实现突破。到2015年,嘉兴的信息化水平进入全国同类城市领先行列,基本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行政、商企、民生各领域比较广泛的智慧应用,打造一批重点示范工程和一定规模的智慧产业基地,形成智慧城市发展的基本框架,逐步走出具有嘉兴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十二五”期间,“智慧嘉兴”建设的具体目标是:
  1.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化能力进一步增强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适当超前,至“十二五”期末,光纤干线宽带网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1000G,移动宽带互联网完成全市域3G网络的100%覆盖并平滑向4G网络过渡,城域网宽带覆盖率达100%以上,农村家庭宽带接入比例大幅提高;基本实现广播电视网、通信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提升网络宽带化、泛在化、融合化、智能化水平和支撑信息化的能力。
  2.建立覆盖全市的智慧应用体系
  建立城市生产生活主要方面的智慧应用体系,包括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健康、智慧城管、智慧文教、智慧环保、智慧物流、智慧旅游等十个领域。以点带面、突出实效,打造经济发展制高点,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政府和社会有序投资,合力共建,良性循环。
  3.工业化与信息化达到深度融合
  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推进“两化融合”向深度发展,重点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以信息化推动经济向高效益、集约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实现我市经济发展方式和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战略性转变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至“十二五”期末,全市信息产业大行业主营收入达1500亿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