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

  (二)加快学校基本建设

  统筹规划教育设施布局。依据“1650”网络型组团式大都市空间架构,适应温州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全局,根据区划调整、乡镇撤扩并、村级“转并联”和各地发展时序,结合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常住人口集聚以及学龄人口发生结构性变化的趋势,新建学校按照“高中向县城和重点集镇集中,初中向乡镇集中,小学、幼儿园向农村新社区中心集中”的原则,整体规划新建教育设施。重点做好城市新区、旧城、功能区、城郊结合部和城镇化重点区域的校园布局。幼儿园、小学及初中纳入社区配套建设,适度超前规划,同步建设,方便就近入园入学。普高、中职与都市功能区、产业功能布局及用地条件相结合,根据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需求,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满足不同行业对职业教育的需要。把民办中小学和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纳入规划布局。到2020年,基础教育规模与大都市人口发展和社会需求相当,职业教育实现优质资源的扩张和规模效益的提升,高等教育实现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充分扩大人民群众接受各级给类优质教育的机会。

  加快推进教育建设项目。分期分步实施瓯江口新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先行启动温州外国语学校、温州市艺术学校、温州国际(华侨)实验学校三所学校建设,有序推进瓯江口新区温州第二中学扩建、市第十四中学扩建、温州市第二职业中专迁建等项目。加大力度优先推进温州肯恩大学、中职基地、电大新校区、市区普高新校区建设、义务教育配套学校建设、七都教育园、特色(殊)学校建设、校园改扩建系列、园丁公寓、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市本级“十大教育建设项目”为龙头的各县市区教育建设项目的实施。到2015年,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分别达到18 平方米、35 平方米、40 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分别达到7平方米、15 平方米、21 平方米。到2020年,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生均校园占地面积达到22 平方米、37 平方米、44 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分别达到9 平方米、17 平方米、24 平方米。

  加强学校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优美校园建设工程,使学校成为优美舒适、有文化品位的育人场所。在现代教育建筑设计理念指导下,适应小班化教学发展趋势,积极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省“I类”标准,生均图书配备达到省“I类”标准。高校实验实训设备达到或超过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推动校园绿化美化,坚持实用、经济、美观、蕴含教育理念的原则,因校制宜,将校园绿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校园。

  (三)加强教育经费保障

  加大政府教育财政投入。坚持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每年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确保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在2010年基础上逐年提高。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明显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明显增加。规范使用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确保每年土地出让金收入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的10%计提教育基金,用于教育基本建设和设备添置等。以上政策增加的收入,要按规定全部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不得因此而减少其他应由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

  拓宽教育经费投资渠道。组建教育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教育投融资平台,充分挖掘和综合利用教育资产,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变存量资产为增量资产,积极发挥政府资金在教育领域的引导作用。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各类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丰富教育公共产品供给。鼓励学校、企业设立教育基金会,进一步拓宽捐资助教渠道。建立企事业、社会团体、个人捐资办学激励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向人民教育基金会捐资。

  改革教育经费分配机制。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达到省定标准并逐年提高。对有条件实行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凡小学每班不超过30人、初中及九年制学校每班不超过35人、普高每班不超过40人,公用经费按同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1.5倍予以确保。学校及其他教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加大对师资保障、安全保障、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完善基础设施。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建立城乡教育信息化体系。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均衡和城乡教育共同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为每一个人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到2020年,全市所有学校实现“校校网、班班通”,全市生机比、多媒体教学小平台班机比、建网率、应用使用率等教育信息化主要指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注重开发应用。开发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建成各类教育和学校的基础数据库、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系统。建立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建立数字图书馆。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吸引更多青少年参加快捷、灵活、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创新实践活动。以温州市教育教学资源网和温州教育影院为重点,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到2020年,建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与手段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位居全省前列。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