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

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
(温委发〔2011〕127号)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现将《温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温州市委

温州市人民政府

2011年9月26日

温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为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根据国家、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

  温州教育源远流长,人文荟萃。始建于东晋太宁二年(公元324年)的永嘉郡学,是浙江境内最早的官学;南宋叶适等人及其永嘉事功学派,对形成“经世致用”的温州文化影响深远;晚清孙诒让等人兴业办校,为近代温州教育奠定了基础;现代苏步青等数学人才迭出,为我市赢得了中国“数学家之乡”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借助市场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的区域优势,率先改革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 走出了一条政府为主、全社会办教育的发展路子,用占全省11%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撑起了占全省20%人口的教育,建成了全省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进入本世纪以来,温州致力于建设大厦,培育大师,弘扬大爱,坚持办一流教育,育一流人才,努力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个学生,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造了区域教育改革的温州版本。

  当今世界,区域竞争主要是城市竞争,城市竞争表现为环境竞争。未来十年,温州正处在从资源驱动型向投资驱动型、创新驱动型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改进生产环境,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改善生活环境,优化城市生活品质,营造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档次,都凸显了提高市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温州未来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学习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和教育普及化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教育还难以适应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艰难;学生责任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亟待继承和弘扬;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布局不尽合理, 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发展;城乡、区域、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外出经商人员多,进城务工人员多,华侨和侨眷多,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难以满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党委和政府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加快转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从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和学习型城市迈进,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一、总体战略

  (一)现实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温州是人均投资最少的城市之一,教育事业长期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走出了一条区域教育特色发展之路。从1989年普及初等教育到1997年普及义务教育,从2002年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04年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十五年教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跨入了全民的、普及的教育发展新阶段。

  发挥后发优势,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温州与先进地区存在的差距:优质教育和特色教育资源相对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学前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办幼儿园比例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公用经费不足;普通高中“千校一面”;职业教育学校规模偏小,专业结构不尽合理;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亟待提升;有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偏少,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先进的理念、更强烈的使命感,遵循教育发展基本规律,顺应世界先进发展趋势,探索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温州特点的教育改革发展新路,推动改革从外部向内部、从数量向质量、从目标向过程、从局部到整体、从规模向内涵转化,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教育现代化,以现代化的教育培养现代化的人才。

  (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形成更加公平、更高水平、更为多样、更加丰富、更为多元、更有活力的教育新格局,为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率先发展。确立科学发展理念,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以教育优先造就改革领先,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