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榕政综〔2011〕18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四日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编制组 2011年9月)
目录
一、发展现状
(一)物流总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二)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三)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跨越
(四)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物流企业不断发展
(六)榕台物流合作交流不断拓展
(七)物流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三、规划依据、期限与范围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期限
(三)规划范围
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五、主要任务
(一)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建设三级物流运作设施网络
(三)建设城市物流配送体系
(四)壮大物流企业
(五)发展保税物流
(六)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和技术研发
(七)拓展深化榕台物流交流合作
(八)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
六、空间布局
(一)六大综合物流园区
(二)若干个物流分拨中心
(三)三大专业物流配送中心群
七、政策措施
(一)加强对重点项目及重点企业的扶持
(二)加强用地扶持保障
(三)提供便利的通行环境
(四)落实税收优惠
(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六)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七)发挥协会作用
八、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引导
(二)制定落实物流专项规划
(三)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四)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
(五)建立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
附1:福州市“十二五”物流重点项目表
附2:福州市“十二五”物流业空间布局图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福州物流业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下,物流总体规模不断增大,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下降,物流效益不断提升,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物流总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社会对物流的需求量持续增大,物流总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10年,我市铁路货物发送量336.5万吨,公路货物发送量8394.19万吨,水路货物发送量6171.99万吨,民航货邮吞吐量7.94万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124.8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719.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47.05万标箱。社会物流总额为8341.61亿元,物流需求系数(物流总额与GDP总量相比)为2.67,凸显物流对国民经济的支持作用;物流业增加值为202.11亿元,占GDP比重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6.50%和为14.05%;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二)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我市基本形成了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为重点的对外联接通道。港口:福州港涵盖福州行政区域的福州港和宁德行政区域的宁德港,其中福州行政区域的福州港是国家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拥有江阴、松下、闽江口和罗源港区,2010年共有生产性泊位12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0个,最大靠泊能力达15万吨级,货物吞吐能力达8349万吨,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242万标箱,已开辟直达欧洲等国家与地区的国际班轮航线34条。铁路:拥有温福铁路、福厦铁路、峰福铁路(南平至福州)、福马支线(福州至马尾)及部分企业专用铁路,向莆铁路、合福铁路、江阴港、可门港、罗源湾北岸铁路支线正在加快建设。公路:市域公路网依托沈海(沈阳至海口)、福银(福州至银川)、渔平(渔溪至平潭)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主干线和G104(北京至福州)、G316(福州至兰州)、G324(福州至昆明)等国道形成“T”型主骨架,承担我市对外公路交通联系;S201、S202、S203、S305等省级道路及53条县道作为补充,承担中心城区与各县市及县市之间的公路交通联系。2010年公路总里程1023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99.8公里。航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是我国20大空港之一,2010年拥有国内航线(含港澳)62条、国际航线5条,航班通达新加坡、吉隆坡、东京、大阪、香港和台湾等国内外47个重要城市,每天进出港航班总数180个左右。
(三)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跨越
物流园区、分拨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运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江阴港区物流园区、罗源湾港区物流园区、松下港区物流园区、长乐空港物流园区、马尾物流园区等物流园区已经完成编制或正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医药、烟草、图书等一批专业化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保税物流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有福州保税区(福州马尾)、福州保税港区(福清江阴)和福州出口加工区(马尾亭江)。其中,2010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福州保税港区是国内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运行规则基本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新的自由贸易港区模式。货运场站发展较快,拥有福建盛辉、福建盛丰、福建八方物流企业等28个公路货运场站,福州东站、魁歧站、杜坞站、马尾站等铁路货运场站,台江作业区、马尾作业区、青州作业区、筹东作业区、松下作业区、江阴作业区、碧里作业区、牛坑湾作业区等港口货运场站。
(四)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福州程控交换机总容量34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0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46.7万户,互联网用户105.0万户,宽带网用户86.6万户,物流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福州海关数据分中心投资开发建设的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福州分中心门户网站(http://www.fzeport.gov.cn)在2010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有效支持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电子信息交换,提供报关单状态查询、电子口岸入网企业制卡状态查询、电子口岸业务指南、政策法规查询等多项网上服务。海峡西岸港航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通过验收,福建交通集团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完成整体规划,目前正按规划逐步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各项功能的开发建设和应用;福建盛辉、福建盛丰、福建宏捷等一批物流企业建设了物流信息系统,运用GPS等物流信息技术,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五)物流企业不断发展
2010年,我市在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各种类型物流企业1500多家,其中冠以物流名称的物流企业486家,运输企业458家,仓储企业73家,货代企业175家,船代企业174家,码头/港口企业30家,集装箱运输企业96家。从注册资金来看,我市物流企业注册资金大于5亿的物流企业有4家,注册资本在1亿至5亿的有23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至1亿的有195家;2010年,全省获评全国先进物流企业27家中我市占12家,列入国家物流税收试点企业23家中我市占10家,琯头海运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航运公司。目前,美国总统轮船、丹麦马士基、日本邮船等跨国公司和中海、中外运、中远、中邮等全国性物流企业纷纷入榕,福建盛辉物流、福建盛丰物流、福建宏捷物流等一批福州本土民营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并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发展的物流企业群体。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扎实推进,进一步推进了制造企业将企业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统一整合,实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把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了物流业与第一、第二产业对接,以物流业发展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以高水准物流服务来促进其他产业的跨越发展,建设了冠捷电子与福建中邮物流、东南汽车与八方迅通、大榕树物流与中华映管等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
(六)榕台物流合作交流不断拓展
榕台物流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实现福州至台湾本岛空中海上双向直航常态化。福州港作为首批两岸海上直航口岸与台湾高雄、基隆、台中、台北、花莲等港口开通了多条集装箱和散杂货航线,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与台湾台北、台中、高雄、花莲等机场开通了多条航线,已形成榕台多点多线、客货并进、海空并举的格局。2010年,榕台空中双向直航有6条航线、每月129个航班,开通了福州---台北货运航班;对台直航集装箱吞吐量达31.5万标箱。福州保税港区与基隆自由贸易港区签订了合作协议,扎实推进榕台港口合作交流平台对接。福州马尾中国邮政对台水陆路监管中心是我国唯一对台水陆路监管中心,福州被列为国家对台邮航起降点,随着2010年12月21日福州----台北自主邮货运输航线正式开通,标志着福州成为大陆第一个与台湾通邮的航点,将发展成为集散广东、江西等地的邮件快递直飞台北的中转站。福州市物流协会与台湾全球运筹发展协会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榕台协会、企业合作交流不断拓展深化。在榕高校与台湾高校开展“校校企”联合培养物流人才项目,榕台人才培养培训合作交流取得新进展。
(七)物流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福州市政府编制了《福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福州市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等文件,建立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协调机制,福清、长乐、马尾、闽侯等县(市)区也相继制定了商贸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商贸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为物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物流行业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组织实施了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物流行业协会积极发挥着中介组织的作用,物流标准推广工作、物流业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物流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构建了多层次物流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福州大学已经拥有物流管理博士点,在榕高校每年计划招收本科以上物流专业学生700多名、专科学生2000多名。十一五期间完成了福州地区物流管理知识在职集中培训,实施了赴港台物流培训考察,邀请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物流学会以及日本高校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专家学者来榕作专题报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会中心城市,现代物流业既有难得的发展条件、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从全球看,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步伐加快,许多国际化物流公司正在全球重新布局,有利于我市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和现代管理技术、管理模式,加快物流业转型升级。从全国看,我国把物流业列为十大重点振兴产业之一,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必将促进科技、人才、智力、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向物流业集中,加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提升。同时,工商企业物流外包趋势加快,有利于提升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从海西看,《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把区域物流中心布局福州,海西交通规划提出把福州建设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市对内对外联接通道进一步完善,福州港将进一步向内陆地区辐射,物流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从福州看,《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海峡西岸现代服务业中心,打造东南沿海先进物流中心城市。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把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培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并要求:“力争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占服务业比重达到20%以上。”《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40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5:45:50;福州港吞吐能力迈入亿吨港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