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2、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

  “十一五”期间,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经济区通过在高新技术领域实施“硬件”与“软件”两轮驱动的模式,发展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势地区,不断拉开与后发省(市)的距离;杭州、青岛、大连等二线省市城市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加大投入,在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中取得先机;厦门、泉州明确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产业,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以积极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高新技术产业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挑战。

  3、市场环境不够成熟

  与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城市相比,福州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规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经济总体实力偏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县乡财政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消费结构和需求层次较低,消费拉动较弱;科技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例不高,支撑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层次升级的标杆性大企业、大项目偏少,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面临市场环境不成熟的挑战。

  4、科技投入资金不足

  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不足, 没有成为创新投入主体;政府科技投入不足,与发达城市的差距较大,有限的科技发展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尽合理,资金引导效率不高,难以形成科技竞争力;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尚未建立,社会化投入不足,政府引导作用明显不强;融资渠道不畅、扶持政策缺位以及资本退出渠道缺失等制度性障碍从根本上阻碍了创业投资的健康发展,影响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壮大,高新技术产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县科技投入更加困难。导致缺少能够主导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的龙头企业、核心企业,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5、高端人才匮乏

  尽管福州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新兴产业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优秀拔尖人才、具有前瞻性的复合型人才、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行业领军人物稀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精、尖人才匮乏;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力度不够,工资水平、福利水平偏低,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不足,引进人才难以扎根,“引不进、留不住”。

  6、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福州市的高新技术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工作刚刚起步,起点低,力量弱,体制单一,存在经验不足、政策法规缺位、市场规则不健全、资金配套不足等诸多困难与问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少,发展缓慢,缺乏活力,能从事高质量专业科技中介服务的机构更少;信息共享平台缺乏,尚未形成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气候。

第二章 总体要求 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驱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紧紧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发展机遇,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以着力构建创新型省会中心城市为目标,以支撑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产业技术开发的强化为手段,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资源的集聚,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为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自主创新原则

  在实现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把创新驱动作为福州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在大力做好吸引外资高技术企业和引进技术吸收消化的同时,以提升自主创新为重点,鼓励建设自主品牌。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及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要大力扶持,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增强技术储备和持续创新能力。

  (二)统筹规划原则

  在福建省和福州市“十二五”整体规划的背景下,各县(市)、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加快融入福州产业圈,在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依据各产业的比较优势、特征和发展水平,分区域、分类型、分层次、分重点对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引导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

  (三)重点突破原则

  通过引导资金投向、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着力突破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和相对优势领域精心组织,加强集成,集中必要资源,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比较优势原则

  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福州省会城市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集聚的禀赋优势,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发展平台。促进福州具有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光电一体化、精密机械等制造业和软件动漫游戏产业与台湾的深入对接,为榕台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五)人才支撑原则

  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要重点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加速创新人才集聚,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三、发展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把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精、尖方向调整优化,尤其要抓好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福州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马尾科技园、福州软件园、福兴智能化产业园等一批各具特色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尽快形成福州发展的新增长极和高成长区。大力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中的比重。通过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体制机制环境,提升对外开放和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水平,确立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龙头地位和福建省的核心地位。

  --产业规模。“十二五”期间,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力争达到4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增加至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至19%,利税增加至1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0%,总体规模和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重点培育福州光电显示、汽车及零部件等超百亿元、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市拥有500家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实现亿元以上产值企业数量较“十一五”时期倍增,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初步体现。着力打造若干家产值超过百亿元、千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企业集团。

  --自主创新能力。设立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集聚各方科技要素联合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技术。在计算机与网络产品、光电、现代通信、微电子、环保、生物与新医药等重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领域拥有自主创新产品500个,国家级新产品100个,力争电子信息产业创福建名牌30项。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到2015年,专利申请量达10000件以上,培育150家以上市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物联网、海洋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福建服务平台。到2015年,优先在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制造、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海洋、工艺美术等领域优先构建10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改造传统产业。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技术装备更新、工艺优化和新产品开发,提升机械制造、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冶金工业建材、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较大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集群。

  --载体建设。抓住两岸科技交流合作与产业对接全面推进的重要机遇,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抓好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福州市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福兴智能化产业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发展载体和知识创新源的建设,充分利用吸收台湾的创新资源和优势,打造海峡两岸科技创新和高新产业对接与合作的先行平台,有效推进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

第三章 空间布局



  遵循《福建省“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和《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在各区域现有发展基础、建设用地规划、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未来发展趋势等综合因素考虑下,按照功能区定位,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一核、两翼、多基地”的发展新格局。

  一、一核

  以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辖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马尾科技园、洪山科技园和仓山科技园。

  (一)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

  “十二五”期间,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打造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使其成为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龙头园区、核心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聚区。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以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为核心,以区域资源为依托,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区域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重点突出孵化器项目,深化孵化基地、中试基地和研发基地(共建15~20个工程化研发、中间试验示范和产业化基地)。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原则,严格控制各类产业项目准入门槛,建设符合现代城市化标准的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功能区包括五大园和四大区:电子信息技术园、孵化创业园、资源与环境技术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园、动漫创意园等五大园;科技文化展示区、综合配套服务区、高档住宅区、商务办公区等四大区。“十二五”期间,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要力争达到1000亿元,出口创汇40亿美元,利税100亿元的目标。

  (二)马尾科技园

  马尾科技园将按照“核心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思路,以新型工业化为重点,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十二五”期间,马尾科技园将重点推进“物联网产业园区”建设,目前产业园聚集了新大陆、福建上润精密、国脉科技、冠林等一批物联网相关龙头企业,在二维条形码、射频卡采集器、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仪表、自动化系统软件、无线传输、数据处理存储等物联网部分核心部件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并在安防、交通、石油、电信等行业获得初步成功应用。2009年全区物联网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36亿元,力争2012年达到120亿元,2015年达到200亿元,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重点加强平板显示产品产业链、计算机硬件、集成电路芯片、光电子产业对接,增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能力。借鉴新竹科技园发展模式,主动承接台湾高科技产业转移,打造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力争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值400亿元。

  (三)洪山科技园

  “十二五”期间,洪山科技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争取扶持8个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上市。切实完成“福州高新区洪山园综合科技信息切合共享服务中心”,“福州高新区洪山园公共互动服务平台”,“福建洪山小企业创业基地大学生模拟实训中心”三个科技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建设,面向全社会开展科技信息服务。重点扶持园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建设,争取形成1个国家级、5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依托“5·18”海交会、“6·18”项交会、厦门“9·8”投资洽谈会等平台,创新实施多渠道、多方式的招商引资模式。

  2015年,洪山科技园技工贸总产值力争达到249亿元,年均增长20%;高新技术产值力争达148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70%;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三大支柱产业的总产值力争达到212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85%。

  (四)仓山科技园

  “十二五”期间,仓山园将做好园区现有企业的分类梳理,转变传统粗放式管理理念,坚持走集约型、内涵式的转型工业的增长路子,引进高新技术项目,重点吸引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中小科技企业,建立以光电机、环保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会展经济等相关项目,力争在2015年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级财政收入比2010年实现翻一番,分别达到50亿元、6000万元。

  二、两翼

  南北两翼以深水港区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依托,统筹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打造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北翼

  由环罗源湾区域的北岸松山片区、全港片区、牛坑湾/将军帽片区等区域和南岸可门经济开发区、连江经济开发区组成,争取台商投资区扩区到环罗源湾南北两岸。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