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榕政综〔2011〕18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福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2011年第3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效

  二、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第三章 空间布局
  一、一核

  二、两翼

  三、多基地

  第四章  产业发展重点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二、生物与新医药

  三、新能源

  四、新材料

  五、节能环保

  六、创意产业

  七、物联网
  八、海洋

  九、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十、知识型服务业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理顺管理机制

  二、完善创新体系

  三、加大创新投入

  四、构筑人才高地

  五、强化科技服务

  六、促进榕台合作

  七、健全实施机制

  附件:1、参考图表

  2、福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前言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根据国家科技部颁布的标准,高新技术产业划分为八类: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技术产业、新材料技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产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产业、资源与环境技术产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也是新一轮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决定着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且还决定着该地区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分工和地位。“十二五”时期,是福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凸显省会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前三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福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对于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进一步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实现福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福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由福州高新区管委会牵头,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福建省“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纲要》,并衔接福州市“十二五”有关重点专项规划编制而成。本规划是“十二五”期间指导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是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2011年-201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效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福州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战略,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福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占工业比重不断提高,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从整体上推动了福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福州市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引擎。截至2010年底,福州市共有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77家,占全省的41.5%(除厦门外),201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值1697.2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5%,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达798亿元,总收入达783.29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占当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比重达32%,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复合平均增长率为16.8%。

  (二)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益逐步显现。从产业看,全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材料等领域,其产值占高新技术企业总值的89.25%(见附表1);从区域集聚分布看,全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福清、马尾、鼓楼、仓山、闽清(属于新材料的主要特陶和钟表研发)五大区域,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比重达83%;从园区集聚方面,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三园即马尾园、洪山园、仓山园)、福州软件园、金山工业园等。

  (三)优势产业逐步形成

  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福州市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材料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2010年,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516.26亿元,占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的65.13%,是第一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为90.75亿元和100.47亿元,占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的11.45%和12.67%。在2010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三大支柱产业的集约度、区位优势在中国城市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福州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福州的液晶显示器、图形图像终端、ADSL调制解调器、手机电池、钟表机芯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多媒体芯片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冠捷电子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显示器生产基地,福耀玻璃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星网锐捷、新大陆科技集团跻身全国“创新型企业”之列,福建上润等21家企业列入首批“福建省创新型企业”,福晶科技、福耀玻璃和邮科通讯列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福大自动化等5家企业入选2010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全省共6家入选,福州占83%)。

  (四)创新体系逐步建立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始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深入实施。通过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构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设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办好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具体举措,加快了高新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营造良好的环境。2010年,福州全社会R&D经费投入52.42亿元,占GDP比重达1.8%。2010年,安排本级科学技术经费支出1.95亿元,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的2.59%。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共申请专利3428项,其中发明专利1542项,分别比2005年增长234%和368%,占全省的40.3%和40.1%,均居全省首位。新大陆环保、高意光学、伊时代等8家企事业单位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市软件园、星网锐捷等9家企事业单位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富士通等11家企业获批可独立开展博士后工作。

  (五)载体建设逐步完善

  福州市已成为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信息服务推广的最大汇聚地和辐射能力最强的区域中心。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辖洪山园、马尾园、仓山园和海西园,这四个科技园加上福州软件园,是福州高新技术产业最为集中区域,成为集聚创新资源、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有效载体,也是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落户于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省首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示范区2010年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验收,2008年,福州被授予“信息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为自2003年国家发改委启动基地建设以来福建首个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城市。

  (六)服务平台步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服务中心、863软件专业孵化器等6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孵化面积18.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30家。截至2010年12月,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服务中心、福州863软件专业孵化器等2家孵化器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金山科技企业孵化器跻身国家、省重点孵化器行列。福州生物医药孵化器在孵企业福大百特、泰普生物分别承建“酶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省现代酶技术工程实验室”、“福建省分子诊断技术工程实验室”。东南汽车、冠捷电子、华映等境内外大型企业陆续在我市设立了研发机构。

  二、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世情、国情将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强,全球范围内资源整合的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培育和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福州高新技术产业既面临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挑战。

  (一)机遇

  1、高新技术产业上升到全新战略高度

  2010年福州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这对深入推进海峡西岸创新型省会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福州在“十二五”时期,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上升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全新高度,大力推进产业基础好、技术优势明显、设备先进、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2、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深入实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谋划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布局,指导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国家发改委制定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强大动力。

  3、全球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兴起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间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全球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兴起。一方面使福州承接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技术的门槛降低,引进先进技术,缩短与国际的差距,实现跨越发展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促使福州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国门,通过资本运作参与国际竞争,更好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

  4、经济社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根据经济学指标判断,福州“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型阶段,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国外发展经验表明,经济社会在转型期期间,一方面,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另一方面,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日益突出,瓶颈约束不断加剧。因此,当经济社会步入转型期,为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为以提升内涵和效益为核心、以推动经济结构趋向高级化为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有力支撑。

  5、两岸交流合作全面推进

  近年来,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关系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福州凭借其在国家统一大业中凸显的战略定位,与台湾的“五缘”优势、交通便捷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作为对台经贸合作的前沿、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和中心枢纽城市,有利于打造榕台产业对接集中区,承接台湾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实现榕台高新技术产业交流合作,最终形成榕台产业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6、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显现

  2010年, 制定了《福州市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和《福州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暂行办法》,进一步优化了福州的人才创业、培养和引进环境。福州市研究生培训服务工作总站与清华大学等11所高校合作培养专业高端人才,市人才储备中心累计储备各类高校毕业生8000多人。作为省会城市,福州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聚地,各高校在理工科专业(电子信息、机械工程、自动化)方面具有传统优势。福州大学的优势专业集中在物理化学、物理电子、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化学工程、药物分析、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福建农林大学优势专业集中在生物技术、植物病毒、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等;福建师范大学的优势专业集中在自然地理、光学工程等。福州各高校的专业优势和各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为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面临挑战

  1、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创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机制尚未完善,科技资金投入不足、多头管理,使用效率低下;各园区科技资源缺乏高效衔接,导致统筹监管乏力,园区发展后劲不足;创新行为与市场化激励的联系不够紧密,对创新者激励方式和激励手段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制度化的长效激励机制;高新技术企业增资扩营用地保障难,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