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上海人口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与趋势判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低生育水平继续得到稳定的同时,上海特大型城市人口开放性特征日益显现。“十二五”时期,本市人口发展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人口总量增速趋缓,人口素质快速提升,人口分布明显调整,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矛盾凸显和学龄人口较大波动。
(一)在全国城市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上海人口总量依旧面临增长压力,但增速趋缓。上海常住人口总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起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已持续近20年,人口总量达到高位水平,城市能源供给、环境容量、交通管理等压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国城市化步伐继续加快,城镇化率将超过50%,城乡人口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对国内外人口的吸引力依旧强劲。但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中西部城市的崛起,以及长三角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农村导出人口流向将更加多元、分散,上海面临的人口吸纳压力将会有所缓解。
(二)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口素质快速提升提出了迫切要求。“十一五”期间,上海人口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人口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保持在发达国家水平,但人口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大都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十二五”时期,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上海吸纳全球高端人才,应对日益加剧的全球经济科技竞争,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各种专业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强劲。可以预计,在“四个中心”建设和世博后续效应的带动下,上海人才集聚和人口国际化发展态势将更加明显,人力资本加快流入、人力资源高度集聚、“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态势将进一步凸现,来沪经商、工作、留学、参加各类国际交流与合作、居住和旅游等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地区人员呈不断增加趋势。
(三)中心城区人口将进一步向郊区疏解,长三角区域内的人口迁移流动更加频繁。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核心城区人口密度出现下降趋势,但中心城区与郊区人口密度落差悬殊的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加快推进新城建设,将嘉定、松江、浦东、青浦、奉贤、金山、崇明等区县新城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日臻完善和大型住宅小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人口居住沿轨道交通扩散和向郊区新城集聚,呈现出人口城市化和郊区化并进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随着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同城交通干线的快速推进,区域内人口迁移流动将日益频繁,人口分布变动的同城效应将更加明显。
(四)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突出,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任重道远。受以往人口变动影响,上海人口转变在人口年龄结构上反映突出。“十二五”期间上海人口老龄化将进入快速上升期,预计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净增20万人左右;到“十二五”末,全市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30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28%左右;按常住人口预测,则为20%左右。从2013年起,新增老年人口中80%以上将为独生子女父母。与此同时,0-14岁人口占户籍总人口比例从90年代起持续下降,“十一五”期末,已降至8%左右,少子化现象进一步凸现。“十二五”时期,户籍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开始下降,城市发展将更加依赖流动人口的大量导入,如何合理吸纳流动人口,将成为影响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