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面向基层,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人群为重点,带动和辐射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力争到2015年,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到5.8%。
2.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各县(市)区财政科普经费投入达到所辖地域人口人均0.6元以上,其中,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财政科普经费投入平均达到人均1元以上,以科技馆、站、栏、员、校为主阵地的科普阵地、设施、工作手段建设得到加强。
3.科普工作队伍不断壮大。稳定专职科普工作者队伍,发展兼职科普工作者队伍,扩大科普创作队伍,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家与群众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多层面科普工作队伍。
4.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形成多层次公共科普服务平台。
5.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构和评估督查体系更加健全。党政领导更加重视、部门配合更加得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评估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形成完整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评估督查体系。
三、实施五大行动
按照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实施以下五大行动: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全面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培养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促使其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1)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包括提高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职业高中阶段未成年人的科学骨干课程、通用技术与探索性学习等课程的教育质量。
(2)创新与改革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加强各学科教育的科学性与科学精神,切实提升未成年人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努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5)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完善科技教育辅导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科普活动。
2.主要措施。
(1)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实施科学教育。学前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义务教育:注重学生品行的培养,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科技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高中教育: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强自立、适应社会的能力。
(2)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普及节能环保、心理生理健康、应急安全避险、低碳经济、宣传毒品危害、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知识。
(3)广泛开展系列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节、应急科技知识进校园、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等实践活动,培养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及社会责任感,增强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开发和集成现代远程教育活动资源,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开展农村高中生职业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提高自身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使其成为未来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农村科普的生力军和城市新生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