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改进德育的方式方法和评价制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体系,充分发挥各类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基地的作用,进 一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规定课程。探索与课改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策略、方式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具有我市地区特点的“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2.严格规范办学行为。逐步实行小班化,中小学基本班额为45人,农村小学30人左右即可开班,“三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校(班)班额可适当放宽。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禁以各种考试成绩为教师、学生公开排名次,严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严控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继续坚持均衡分班,阳光操作,严禁以各种名义办“重点班”。
3.积极推进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每校制订出体现学校3-5年持续发展的规划并严格执行,校长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开展适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校内外活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提高中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研究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和适当干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到2018年,基础教育学校(园)全部达到校园环境艺术化标准。逐渐形成 “学校有特色,校长有理念,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形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县(区)政府要结合《规划》和本方案,把创建基础教育强县(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规划制定县域内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方案,制定本县(区)《创建基础教育强县(区)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有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基础教育强县(区)建设进程。
(二)落实经费投入。县(区)政府要保证国家、省定教育经费标准的落实和教育费附加的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发展;要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用于基础教育强县(区)建设。要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中小学幼儿园的仪器设备、图书配备。县(区)政府要以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社会力量,成立标准化幼儿园,加强对农村困难家庭和城市困难家庭学生、幼儿和残疾儿童实施资助工作,逐步提高家庭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