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2007年,安徽遭遇罕见洪涝灾害,交通系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水退路通;2008年,面对雨雪冰冻灾害,交通系统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应急设备,保障了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的基本畅通。同时,积极参与汶川地震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出色完成奥运火炬在皖传递和奥运服务保障、2010年世博会安全运输保障任务。

  4.行业节能减排初见成效。出台了《安徽省交通行业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安徽省水路运输节能减排规划及实施方案》,建立了行业能源消耗监测体系和统计报表。通过采取低路基设计、废旧材料利用、节能照明等多种措施,一批重点公路建设工程节约了大量资源、能源,生态效益显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加强运输企业节能监督管理,积极引导企业选用环保节能型车辆、船舶。干线航道淘汰挂桨机船舶达90%以上。天然气燃料公共汽车达1563辆,占公共汽车保有量的13.2%,高于中部其他省份。推广节能装备和技术,合肥市客运总公司的“节能驾驶操作”成为交通运输部首批节能示范项目,并在全国推广。

  5.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公路水路行业累计科技投入超过3亿元,其中省交通运输厅直接科研经费投入达5430万元,直接或配套支持科研项目262个。在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运和安全、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多个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有2项地方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

  (2)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建立健全信息化组织机构,组建了安徽省交通信息中心,初步理顺行业信息化管理体制。组织编写了《安徽省交通信息化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形成了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框架。行业网络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建设了公路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海事管理等行业网络,覆盖省、市、县三级行业管理部门和主要企事业单位。完成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联网,并实现与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联网运营。建立了省公路基础数据库、路政管理综合平台、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船舶检验发证管理系统、渡口信息管理系统等。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依托“安徽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建立了交通信息服务网,开通了运政服务热线96333、高速公路服务热线96566和交通服务热线96369。省内各市基本实现了同城一、二级汽车客运站联网售票。启动全省汽车客运站与邮政联网售票推广项目,部分市县已实现邮政联网售票。建立了安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安徽交通物流网,提供货源、车源、专线等信息服务。

  6.行业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1)行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全国首批一次性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截至2010年底涉改人员全部得到分流安置,分流安置工作顺利完成,实现了改革的平稳过渡;水运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2009年完成船检体制改革;开展出租车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省客运出租车管理办公室,统筹管理全省出租车行业。探索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成立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中心,组建了港航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多渠道筹措交通建设资金。在全国率先申请使用世行、亚行贷款用于国省道路网改造、内河航运建设。

  (2)行业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加强法制建设,出台了《安徽省港口条例》、《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安徽省农村公路条例》等法规制度。加强规划引领,印发《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等一批行业发展规划。强化市场管理。深化运管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开展了跨区域联合稽查活动,有力地打击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强化客运站监管,全省一、二级客运站基本实现了封闭式管理。加强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监管,从各个环节规范新改建工程及监理的招标行为,初步建立了交通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加强交通运输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推行查处分离,基层执法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启动了创建“微笑服务、温馨交通”主题实践活动,受到交通运输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推出“瑞青快线”等一大批运输服务品牌,打造了五溪至九华山文明样板路、新安江深渡文明航道等特色交通品牌。在全行业深入开展作风整顿暨效能建设专项活动,行业政风、行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交通文化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六安裕安区交通局、芜湖港被确定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12个交通文化建设试点单位。

  (二)存在问题。

  1.交通总量供给相对不足。与刚性上扬的交通运输需求相比,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不足,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干线公路总量偏少,高速公路网络不够完善,农村公路网化不足;水运发展、长江沿岸港口和重点港区建设相对滞后;综合性客、货运枢纽数量偏少,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够;民用机场总体数量偏少。

  2.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不尽合理。高速公路路网结构不够合理,干线公路一级公路占比过低,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水平较低;高等级航道仅占通航总里程的20%,千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数量偏少,不足总泊位数的30%;机场分布不够均衡。

  运力结构不尽合理,高等级道路旅客运输车辆、厢式车、罐车等专业化运输车辆所占比例较低;运输组织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运输企业还存在经营主体多、规模小、竞争力弱等问题;运输经营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企业经营方式较为粗放,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货运站场服务功能单一,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

  3.安全应急保障仍需加强。运输生产安全监管基础薄弱。道路货物运输超限超载现象仍较普遍,治超形势依然严峻。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设施不够完善。水运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监管设施和装备相对落后,水上搜救站点布局不够合理,支持保障系统不能满足未来水运安全快速发展的要求。

  交通应急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各级应急预案缺乏有效衔接。交通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省、市级水上搜救指挥中心尚未建立,缺少公路网、水运网运行监测平台,难以实现对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正确处置。缺少专业的应急队伍。应急物资装备总量相对不足,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4.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运输增长方式还不够集约化,低能耗、高效环保的运输装备的应用不够广泛,节能技术、材料、新能源等还需要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5.科技进步支撑能力不足。科研项目层次不高,重大项目偏少,缺乏行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交通科技成果推广滞后,科技成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科技创新基地缺乏统一规划,整体竞争力不强。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