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皖政〔2011〕11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安徽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加快构建安徽特色的现代交通运输业,支撑和保障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相关规划等,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以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发展、高效发展、协调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为重点,针对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安全应急保障、绿色低碳交通等内容,明确了“十二五”期安徽交通运输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范围包括公路交通运输(含城市客运)、水路交通运输、民用航空运输、邮政等。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一、现状评价
(一)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交通运输行业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
(1)交通建设投资规模显著扩大。“十一五”期间,全省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125亿元,比“十五”增加了58%。重点加强了高速公路、农村公路,以及基础薄弱的内河港口与航道、公路场站枢纽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投资641亿元,农村公路投资257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57%和23%;站场建设投资19亿元,占总投资的2%;水运基础设施投资91亿元,比“十五”增加6倍左右。
(2)公路建设力度持续加大。2010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4.94万公里,公路网面积密度达107.16公里/百平方公里,路网密度比2005年增长105%。
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全省境内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规划的2781公里国家高速公路已建成2602公里。省级高速公路网开始启动,建成通车327公里,在建1078公里,实现了“南北6小时过境、东西3小时过境”的目标。
干线公路技术水平和通行能力明显提高。截至2010年底,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12412公里,其中,国道5037公里,省道7375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由85.1%增加到91.4%(含高速公路)。与此同时,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农村公路“村村通”提前完成。以“村村通”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06-2010年共新改建农村公路7.3万公里,全省农村公路里程达13.6万公里。建成通村公路桥梁900座,改造危桥753座。所有乡(镇)都通了油路(水泥)路,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到99.97%、通畅率达99.6%。
(3)水运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开工建设了芜申运河安徽段、蚌埠复线船闸、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等一批重点工程。截至2010年底,全省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1084公里,占通航总里程的19.4%。累计维护通航航道2955公里,占通航总里程的52.8%。共有生产型泊位1351个,其中千吨级及以上泊位389个,比2005年增加148个。千吨级及以上泊位占总泊位的比例达28.8%,比2005年增加11.8个百分点。港口吞吐能力达3.9亿吨,位居全国内河水运第3位、中部六省第1位,比2005年增长171%。
(4)场站枢纽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将合肥、芜湖、蚌埠、安庆、阜阳、六安、黄山7个城市列为国家级枢纽城市,纳入建设计划。截至2010年,全省共有公路客运站6448个,比2005年增加7.6倍,四级以上公路货运站场86个。农村客运站数量达1002个,比2005年增加773个。
(5)民用机场建设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全省民用航线已达40多条,航线总里程3万余公里。以合肥骆岗机场为中心,以黄山屯溪机场、安庆天柱山机场和阜阳机场为支撑的民用机场体系加快建立。合肥、黄山已成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
2.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1)客货运量大幅增长。2010年,全省全社会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15.4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010.5亿人公里,比2005年分别增长122%、110%,年均分别增长17.3%、16%;完成公路、水路货运量21.6亿吨,货物周转量6136.9亿吨公里,比2005年分别增长281%、800%,年均分别增长30.7%、55.2%;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2.19万标箱,比2005年分别增长89.5%、97.1%,年均分别增长13.6%、14.5%;完成航空旅客吞吐量434.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34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128%、19%。
(2)运力结构逐步优化。省市际客运班车中,高级车比例保持较快增长幅度,高级车已占86.6%;货运车型正在向适合大宗货物运输的大型化、重型化和适合城市物流配送等便捷运输的小型化方向发展。货运车辆拥有量年均增长13.5%,但货运总吨位年均增长23.1%。营运船舶大型化、标准化趋势明显,船舶平均吨位达711吨,比2005年增长67.7%。
(3)集约化、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道路班线客运和旅游客运公司化经营比例达56.4%、90%,公路集装箱运输全部实现公司化经营。营业性货运经营业户平均货车数量达2.97辆,比中部省份平均水平高出88%。拥有15万载重吨以上运力的水运企业有7家,5万载重吨以上的达56家。初步形成皖江、皖北、皖中各具特色的水泥、矿石、钢铁、石化等大宗货物运输系统,集装箱专业化运输初具规模,皖江芜湖港、马鞍山港、安庆港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的集装箱喂给港。
(4)城乡客运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0年,全省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达12329标台,线路总长度12242公里,公共交通客运量20.2亿人次,比2005年分别增长49%、443%、46%。出租汽车营运车辆数达50068辆。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起步。全省乡镇班车通达率100%,全省通公路建制村班车通达率达98%,农村居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
3.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有所加强。
(1)安全形势稳中趋好。公路、水运、民航安全形势稳定,交通事故的数量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2)治超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启动源头治超和信息化治理。规划布局全省治超站点,加快固定治超站点建设,增设了59个II类治超站。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了省级和17个市级治超监控中心,实现全省治超数据和监控视频联网。
(3)应急保障工作取得成效。制定了《公路交通中断疏通应急预案》、《公路桥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徽省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应急预案;建立了安徽省公路应急指挥中心,构建了全省统一的公路视频监控系统;各设区市建立了全市重点营运车辆GPS联网监控平台,全省一、二级客运站实现监控视频联网;部分设区市建设了出租车GPS监控中心;建立了高速公路交警路政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12395”水上救援值班电话系统,形成水上应急值班、接警、处置及事故信息报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