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推行“三网合一”的群测群防模式,建立符合我市特点的群众性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体系,每个乡镇设立2-3个宏观观测点,确定观测项目,每个行政村设1个灾情速报点;
2、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升我市地震监测预报水平、信息速报传递能力,实现对全市范围内2.0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全面监控;
3、切实推进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达标工程,使固原市区、四县城和公路沿线乡镇的建筑物、构筑物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4、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安全工程建设,通过生态移民、危窑危房改造、地震断裂带搬迁逐步改变农村民居不设防的状况,建立一批具有抗震、节能、环保功能的农村民居安全工程示范点;
5、市、县(区)创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网点3-5个,科普示范学校10个以上,乡镇、街道都要建立宣传栏,为不断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打好基础;
6、进一步加强市、县(区)防震减灾领导机构,按照统一指挥、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健全完善抗震救灾指挥体系,不断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
三、“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大观测设施升级改造,努力提高地震监测能力。积极争取自治区地震局利用国家项目,对泾源水氡监测设施、泾源东山坡、西吉苏堡、原州区南郊3个观测井水位、水温观测仪器进行升级改造;测震台网建设:在彭阳、隆德建设2个数字地震台;前兆立体观测网络建设:在原州区建设1个重力观测站;烈度实时速报网建设:在原州区、西吉、隆德、泾源建设5个实时速报网。提高地震灾害信息的快速获取能力,实现对全市范围内2.0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全面监控。开展地震预测方法研究和技术创新,实现有一定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报。
(二)加强“三网一员”建设,提升地震群测群防水平。继续推进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每个乡镇设立2-3个宏观观测点,确定观测项目,开展观测工作。每个行政村设1个灾情速报点。加强对宏观观测员和灾情速报员的培训,使之能够初步判定并及时上报地震宏观异常现象,掌握地震灾情初步调查方法和速报口径。
(三)积极开展活断层探测,夯实震害防御工作基础。积极争取开展市区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等防灾基础性工作,摸清辖区内地震活断层分布情况,准确了解活断层的活动特性、土层特性,编制活断层分布图和地震小区划图,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建设,并采取针对性的减灾措施,减轻城市的地震灾害。活断层探测工作主要包括:初勘、断裂活动性鉴定与地震危险性评价、详细探测、危害性评价、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建设等。
(四)加大抗震设防监管力度,提高城乡综合防震防灾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市震害防御实行工程性预防和非工程性预防并重,以城区、公路沿线各乡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达到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为目标,在五县(区)分别建设一个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一个地震安全示范企业,建设一个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改造中将抗震设防要求贯穿始终,保证新建、扩建、改建等重大建设工程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依法加大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管力度,切实提高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及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的抗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