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富有成效。全省气象部门科技立项37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50项,科研经费1700余万元,比“十五”增加70%。有35项气象科技成果获地(厅)级以上奖励,其中11项获省部级奖励。有60项科研成果投入业务应用,其中4项成果在全国推广使用。气象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47%,中级以上职称人员达60.2%,有2人分别被评为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被评为国家级首席预报员,5人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库。
气象依法行政工作稳步推进。气象法规建设进一步加强,出台了《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江西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传播管理办法》、《江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实施意见》。制订了《雷电灾害等级预报》国家标准、《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等3项行业标准和《江西省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等3项气象地方标准。气象法制机构和队伍进一步健全,建立了一支由616人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气象行政执法队伍。
和谐气象部门建设成绩斐然。党建和文明创建工作卓有成效,全省气象部门全部建成文明单位,其中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占97%,有2个单位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全省气象系统连续三届获“江西省文明行业”称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稳步加强,新时期气象人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呈现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展现新貌,全省87个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1亿元,较“十五”增长96.7%,一批台站的水电、排污、围墙、观测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九江县、浮梁县、上栗县、芦溪县等四个新建县级气象机构建设有序推进。
(二)“十二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江西省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气象工作。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对气象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提升“四个能力”、建设“四个一流”。江西是气象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直接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要求气象工作立足省情,主动融入大局,在气象灾害防御中,充分发挥“发令枪”、“消息树”和“参谋长”的作用,不断增强气象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应对气候变化备受全社会关注。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多发、突发、重发的态势,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已成为影响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引发的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分析,提升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开展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估,寻找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科技水平,赋予了气象事业发展新任务。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气象保障提出新的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江西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但由于鄱阳湖区域灾害性天气频繁、鄱阳湖水位变化异常,连续多年出现历史罕见低水位,直接影响了鄱阳湖区生态和经济功能的发挥。更好地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大力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显得刻不容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气象事业新使命。“十二五”时期,全省将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规模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在全省调整农业、林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蕴涵了大量的气象服务需求。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是新时期赋予气象部门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