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货币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总成交4.1万亿元,是2005年的26.4倍。票据市场稳步发展,5年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8132亿元,票据贴现9580.6亿元。证券期货交易额大幅增长,2010年,证券投资交易额1.5万亿元,期货代理交易额8.9万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0倍和33倍。上市企业数位居中部地区前列,截至2010年底,全省上市公司达到65家。债券市场快速发展,5年累计发行企业债券355亿元,短期融资券301.9亿元,中期票据195亿元。产权交易稳步推进,省产权交易中心5年累计成交172宗,成交金额40.3亿元。外汇市场加速发展,2010年,银行结售汇总额222亿美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1.7%。
金融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银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皖分支机构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国家开发银行安徽分行商业化改革深入推进;邮政储蓄银行安徽分行成立,各地分支机构加快组建;徽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加快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42家农村信用社改制成农村合作(商业)银行。证券市场改革顺利实施,国元、华安两家证券公司先后完成重组,国元证券成功上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重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公司“清欠解保”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融资性担保行业快速发展,规范管理有效推进。金融机构“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进出口银行、3家股份制银行、2家省外城市商业银行、2家外资银行和一批证券、保险机构进驻我省。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后台中心在合肥开工建设。徽商银行在南京设立首家省外分行,国元证券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
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政府、企业及个人三大主体信用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信用安徽”建设稳步推进。区域信用合作进一步加强,实现与苏浙沪信用信息互联共享、信用服务机构备案互认。信用评级、信用咨询等中介服务快速发展,信用资源应用得到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控制体系初步建立,银行、证券和保险分业监管体制、工作协调机制和金融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健全。金融法制环境不断改善,防范和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力度进一步加大,反洗钱、反假币等工作成效明显。
“十一五”期间,我省金融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一是金融总量偏小。2010年,全省社会融资总量占全国比重为2.4%,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占2.3%和2.4%,远低于同期GDP和人口占比。全省金融业增加值仅占GDP的3.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融资结构不够合理。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对银行贷款依赖程度较高,2010年全省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为62.2%,高于全国6.6个百分点。三是县域金融供给不足。2010年末,全省县域贷款余额占全省比重为22.8%,低于县域GDP占全省比重25.1个百分点,90%以上的县贷存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皖北地区金融发展滞后。2010年末,皖北三市七县贷款余额仅占全省的11.3%,低于GDP占全省比重约10个百分点;贷存比为43.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此外,地方金融总体实力不强,金融创新相对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金融开放合作有待继续加强。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