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应对网络。进一步完善本市专科急救区域性布局和规范化建设,增设1个儿童创伤急救中心、2个郊区创伤急救中心。建成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传染病救治网络指挥中心,与市应急指挥中心联网,实现突发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救治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传染病疫情控制和救治能力。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院前院内急救的无缝连接和院内急救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全市脑卒中规范化预防和救治体系,打造本市急性卒中60分钟救治网络。
4.加强卫生应急处置保障。建设市级医疗卫生应急物质储备、保障和培训基地,保障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资源调配。新建虹桥警务航空急救分站,探索建立“120”与“110”警务联动机制,进一步改善市、区县急救分站的硬件条件,加强急救队伍的能力储备。建设“上海市应急医疗救援队”移动医院,完善市核化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建设,进一步加强本市应对各种灾难等突发事件的空中、现场救援能力储备和保障。
5.建设不同层次的学科和人才队伍。根据特大型城市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建设与本市公共卫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科和人才队伍。围绕重大疾病预防与控制,瞄准国际最先进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建设循证公共卫生与卫生经济学、食品与营养卫生学等公共卫生重点学科,提升学科建设国际化水平。加强薄弱和重要领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实施20名公共卫生人才海外进修计划。重点培养30名公共卫生各学科领域带头人,打造一支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专家队伍。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全市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建立完善以贡献度、学术水平、公共卫生实践情况等为核心的科学合理的公共卫生学科与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三)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卫生服务需要
1.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建立全人群健康素养监测指标体系和网络,探索全人群健康素养综合干预模式。建立健康教育传播资料库及网络平台,针对不同人群特点,探索开展健康信息的网络、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传播渠道和方式,打造权威、规范、高水平的健康教育团队和咨询平台,为居民提供正确、实时、实用、便捷的健康知识和信息咨询服务。加强慢性病人的健康管理,创建国家省市级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市,有效控制慢性病相关社会和个体危险因素,减少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最大限度降低慢性病造成的危害。关注天气事件和大气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开展主要气象相关疾病的预防服务体系建设。拓展“胡锦华健康教育工作室”工作内涵,加快健康教育学科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