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依法妥善审理独立担保纠纷案件。对不具有涉外因素的独立保函,应依法认定其中关于保证独立性的约定无效。对未依法办理批准登记手续,以独立保函形式提供对外担保的,应依法认定对外担保无效。当事人约定合同准据法为外国法,规避我国对外担保审批登记制度的,不发生适用外国法的效力,应直接适用我国法律认定独立保函的效力。对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止付申请的案件,审查时不得比照适用信用证止付程序处理,对是否作出止付的裁定,应依法从严掌握,尽量减少或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五、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保障和促进示范区创新体系建设
25、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积极探索符合知识产权特点的审判组织模式,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整体效能。加强与其他司法机关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推动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合力。正确适用侵权民事责任,坚持全面赔偿原则,加重恶意侵权、重复侵权、规模化侵权等严重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降低维权成本,努力确保权利人获得足够的损害赔偿。依法准确适用诉前临时措施,认真审查当事人提出的诉前停止侵权、证据保全、财产保全等申请,及时慎重裁定,有效制止侵权。
26、依法审理好专利等技术类纠纷案件。准确把握专利审判的司法政策,正确适用专利侵权判定原则和方法,依法确定合理的专利司法保护范围和强度,平衡好专利权人、使用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格局,处理好激励创新与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技术和投资与鼓励技术应用的关系,保障技术创新权益,促进自主创新。
27、依法妥善审理商标权纠纷案件。正确把握商标权的专用权属性,合理界定权利范围,既确保合理利用商标资源,又维护公平竞争;既以核定使用的商品和核准使用的商标为基础,加强商标专用权核心领域的保护,又以市场混淆为指针,合理划定商标权的排斥范围,确保经营者之间在商标的使用上保持清晰的边界,使自主品牌的创立和发展具有足够的法律空间。妥善处理商标权与特定产业发展的关系,既注重保护商标权,又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28、依法妥善审理著作权纠纷案件。严厉制裁盗版、抄袭等侵犯著作权行为,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利。依法合理界定著作权保护与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的关系,平衡处理创作者、传播者、利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私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有效应对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对著作权保护的挑战,妥善处理保护著作权与保障信息传播的关系,保障和推动版权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9、依法制止不正当竞争侵权行为。妥善审理好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和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案件,积极受理涉及企业名称(商号)、商业外观、计算机网络域名等新类型知识产权案件,依法制止一切非诚信的仿冒搭车行为,避免市场混淆和误导公众,切实维护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和有序竞争;加强商业秘密司法保护,保护企业权益和职工择业自由,保障商业信息安全与人才合理流动。加强对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商业标识的司法保护,积极推动品牌经济发展。依法遏制垄断行为,维护公平竞争,为企业提供自由宽松的创业和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