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工作,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创业就业技能。抓住当前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岗位、经济回暖企业招工增多等机遇,积极开拓区内外劳务市场,推动全市劳务经济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强服务和指导,改善农民工创业就业环境,鼓励有能力、懂技术的农民工或者扩大第一产业经营规模,或者进入二、三产业创业就业,千方百计拓展增收途径。
五、强化农产品市场流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切实抓好粮食收购。坚持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粮食直补资金通过农补网“一折通”发放,确保补贴全部兑现到农民手中。增加粮食收储,适当扩大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推广科学储粮技术,减少农民粮食产后损失,实现稳粮增收。
规划好、完善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新建和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交易市场。规划建设主城区、合浦县、铁山港区三大物流基地,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主城区中国-东盟(北海)农产品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宣传册、手机短信等载体及时发布销售信息。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大规模组织北海乃至广西的优势农产品进行联合销售,积极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
推进大宗农产品流通。各县区政府要及时掌握大宗农产品上市情况,提前做好鲜活农产品流通特别是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预案。坚决取消地方出台的针对农产品流通环节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市商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鲜活农产品进大型超市费用过多过高问题。减轻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负担,出口检验检疫等费用要按最低标准收取。适当增加食糖、猪肉等大宗农产品储备。探索由产业主管部门建立全市大宗农产品风险基金。加大对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和化肥、农药生产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情况的监测,建立产、销、存情况通报制度,加大农资打假力度。按照“企业储备、金融贷款、政府贴息、市场运作、自负盈亏”的原则,建立北海市化肥淡季储备制度,以调节农资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减少农业投入成本。
积极促进农村消费。建立北海市“新网工程”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供销社开展“新网工程”项目建设,并对北海市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的承办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加快农村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等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完善农村商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改造,方便农民购物和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推进家电下乡,简化补贴手续,完善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