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目标
(1)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妇女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妇女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2)完善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将所有用人单位纳入生育保险范围;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生育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生育保障水平。
(3)提高城乡妇女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
(4)完善覆盖城乡妇女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妇女医疗保障水平。
(5) 提高妇女失业保险参保率,切实保障女性失业者的合法权益。
(6) 加大执法力度,确保落实女性劳动者的各项工伤保险待遇。
(7)扩大城乡妇女社会救助范围和救助水平,确保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标准的贫困妇女应保尽保。
(8)建立健全老年妇女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妇女的养老服务水平,以社区为单位的养老服务城市达到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到40%。
(9)健全保障残疾妇女的政策机制和体系,提高残疾妇女的就业援助、医疗康复和生活保障水平。
(10)对特困户妇女、单亲母亲实行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
2.策略措施
(1)加强针对妇女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制定完善有关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时充分体现保障妇女的特殊要求和合法权益,为妇女普遍享有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以及社会救助提供一系列政策保障。
(2)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妇女的生育保障制度。完善职工生育保险制度,所有用人单位依法参加生育保险,为职工及时、足额交纳生育保险费。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生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和城镇未从业妇女的生育保障水平,统筹城乡妇女住院分娩财政补助政策。建立生育保障制度的政府补偿机制。
(3)完善覆盖城乡妇女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针对城乡妇女基本医疗保障需求,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医疗保险水平。将参保妇女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医疗费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将城镇未从业妇女和农村妇女产前检查费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4)不断健全和完善城乡妇女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妇女得到必要的关怀和照料。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妇女养老保险,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解决好老年妇女养老服务问题。发展公益性社区养老机构,提高社区养老照护能力和服务水平。
(5)完善城乡妇女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针对妇女需求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扩大妇女救助范围,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妇女提供生活、医疗等救助。支持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开展面向妇女的社会救助,鼓励慈善基金组织设立专项救助基金,为困难妇女提供救助。
(6)制定和完善保障流动妇女进城务工的制度和政策。逐步消除对进城务工妇女的体制性障碍,探索建立保障进城务工妇女体面就业和城镇落户等制度,保障流动妇女享有公共服务均等化。
(7)为残疾妇女提供社会保障。多渠道保障残疾妇女的基本生活,为残疾妇女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加强面向残疾妇女的康复服务,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市(县)、区普遍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推进残疾妇女社区康复。
(八)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创造妇女进步发展环境
1.主要目标
(1)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营造两性和谐的社会环境。
(2)性别平等原则在环境与发展、文化与传媒、社会管理与家庭等相关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3)县以上党校(行政学院)100%开设男女平等教育课程。
(4)县以上主流媒体设立并办好内容健康的女性栏目或专题节目。
(5)降低环境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程度。
(6)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7)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提高到98%,安全饮水普及率提高到85%。
(8)城镇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与实际需求相适应;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98%以上。
(9)100%的市(县)、区和90%以上的乡镇建成妇女儿童活动中心;100%的村(社区)建成“妇女儿童之家”。
(10)倡导妇女参与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
(11)妇女应对气候变化和预防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
(12)女性化妆品、卫生用品的抽查合格率达90%以上。
2.策略措施
(1)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理论研究和宣传落实。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培训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各级干部的培训规划。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社会宣传,提高全社会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创建两性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
(2)宣传妇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充分展示妇女参与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就、价值和贡献。大力宣传妇女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引导广大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3)减少环境污染对妇女的危害。完善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测数据库,从性别视角分析评估饮用水、室内空气污染和生活、工业、农业等环境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妇女就业比例高的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对妇女健康的危害。
(4)组织动员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妇女的生态文明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促进妇女主动参与节能减排。
(5)加强对妇女常用保健品、化妆品和卫生用品的质量检测和卫生监督。市和市、(县)区每年都突出重点至少组织一次专项质量标准检查,并加强平时的抽查。
(6)改善农村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水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质监测、饮用水安全监管和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程度。将改厕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厕成效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范围,提高农村改厕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卫生效益。
(7)城镇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与实际需求相适应。在城镇场馆、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建设规划中,从性别视角进行男女使用需求和效率的分析研究,充分考虑妇女的生理特点,确定合理的男女厕位比例。
(8)提高妇女预防和应对气候变化和灾情的能力。加强对妇女开展各种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的环境应对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妇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吸收妇女参与相关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灾中的性别工作,满足妇女在救灾中的特殊需求。
四、“十二五”妇女发展重点项目
(一)性别平等课题研究项目。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社会性别意识教育进党校”、“性别平等教育课程进各级各类学校”等相关课题研究,纳入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范围,组织开展研究,每年产生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