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水利局关于无锡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

  (一)工程措施
  1.完成西埂圩、甘露大联圩、西漳大联圩、芙蓉圩、万张联圩、锡武联圩、港西大联圩等不少于12个万亩以上圩区达标建设。同时,认真抓好万亩以下圩区的综合治理。全市完成加高加固圩堤330公里,新建、改造防洪闸120座,排涝泵站270座,使农村防洪减灾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认真实施农村河道定期轮浚工程。在贯彻实施《无锡市2011-2012年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的同时,在全市建立健全农村河道定期轮流疏浚机制,有计划地对农村河道进行定期轮浚,完成农村河道轮浚土方2500万立方米,确保农村河道功能正常发挥。
  3.继续抓好江阴市白屈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4.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新增节水灌溉农田15万亩。完成修建防渗渠750公里,新建、改造灌溉泵站450座,发展喷灌、滴灌10000亩。
  5.认真抓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工程)建设。
  6.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植树种草,绿化矿山宕口,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使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
  (二)非工程措施
  1.继续推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明确责任主体。
  2.制订和落实农村水利工程的长效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运行经费。
  3.加强镇、街道水利站建设,明确管理职责,落实人员经费,稳定管理人员队伍,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4.积极推广标准化、系列化排灌设备和配套建筑物,建立农村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
  5.加强农村河道管理,确保水面率不下降。
  6.推行农田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7.研究对节水型农业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自觉节水、节肥、少用农药。
  四、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一)工程措施
  1.常年不间断开展梅梁湖泵站调水引流,加速水体流动,缩短换水周期,增加水资源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在太湖新城、锡东新城区域合适地点建设一批调水工程。
  2.深入开展太湖梅梁湖(含月亮湾)、贡湖、竺山湖、宜兴西部沿岸区等区域的生态清淤工程,按省政府下达的清淤任务和时间要求全面完成。
  3.对我市境内的13条入湖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截污清淤,减少入河污染物总量,改善水质。
  4.继续实施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每年疏浚河道土方500万立方米左右。
  5.继续进行山丘区小流域治理,整治涧河15公里。
  6.持续进行太湖蓝藻打捞,建设一批蓝藻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7.开展水生态修复试点,启动宛山荡水生态科技示范工程建设。
  8.开展城市化区域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建设。
  (二)非工程措施
  1.坚持推行“河长制”管理模式,做到所有镇级以上河道全覆盖。
  2.开展淤泥固化方法的研究,持续进行淤泥资源化利用的试点示范及推广,淤泥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
  3.深入开展蓝藻机械化打捞及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的试点研究,提高蓝藻机械化打捞的效率;研究蓝藻资源化利用的多种途径,为持续进行太湖蓝藻打捞创造条件。
  4.建立健全太湖蓝藻监测及预警系统,防止太湖水污染事件再次发生。
  5.加强取水许可审批。通过取水许可审批来严格限制新建设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健全水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全市水质情况进行全面监控。
  7.依靠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继续对从马山到望虞河口的入湖河道进行控制,防止内河劣质水流入太湖。
  8.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和管理,保证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加强对重要引水河道和水源地的保护,建立饮用水水源地长效管理机制,落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
  9.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完善水功能区划,提出分区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和水功能区允许纳污量,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办法
  五、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一)工程及资源管理
  立足现有水利工程管理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水利更大的贡献。进一步提升全市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为重点,强化管理,加大投入,提高工程完好率,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1.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2015年所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都要达到工程设施现代化,管理工作规范化、控制运行科学化,行业管理法制化的目标。“十二五”期间,争取新增一个国家级水管单位,一个省一级水管单位,一个省三级水管单位。
  2.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形象。目前全市10家水管单位,其中7家已获得“无锡市文明单位”称号,8家获得“无锡市园林单位”称号,“十二五”期间,10家水管单位在保持原有荣誉称号的基础上,要求新增3家“无锡市文明单位”、2家“无锡市园林单位”,同时新增2个水利风景区。
  3.加强管护,完善管理体系,提高运行、调度管理能力。
  (1)完成太湖、长江大堤上主要控制建筑物远程监控系统建设。
  (2)完成新沟河、走马塘工程管理单位组建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分别落实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及场所等。
  (3)完成现有水管单位落后的自动化设备设施的更新升级改造。建立一个国内一流、国际先进、覆盖全市的水利工程计算机管理网络,达到管理运行、防汛调度、水资源调度科学化、现代化。
  (4)加强水利工程的日常维修、养护,提高水利工程的完好率;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达到95%,工程良性运行率达到80%。
  (二)水利科技人才
  大力提升水利科技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坚持依靠科技和人才推动现代水利发展。以水利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提高水利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紧紧围绕水利事业发展中的新课题,组织水利科技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加强水利专业人才的引进招募和培训培养,提高水利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1.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水利发展规律的水利科技体制和发展保障机制,到2015年,科技对水利改革和发展的贡献率超过60%,适用技术推广率超过90%。
  2.多层次开展水利职工学历教育,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水利系统具有中专学历以上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0%,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20%。
  3.加快技术创新,建立现代化的水预测预报调度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GIS、GPS、RS技术建立科学的防洪减灾决策指挥系统;研究建立水生态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研究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推广各种先进技术,重点推广水量遥测、节水、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等技术,提高水利行业整体水平。
  4.建立、健全市、市(县)、镇(街道)三级水利科技推广体系。
  5.每年水利科研课题立项2~3项,水利科技成果推广3项以上。重点在淤泥固化及资源化利用、蓝藻打捞及无害化处理、水利物联网建设、水资源保护及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建设与管理中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与推广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攻关,力争取得新的成果。
  6.力争取得省、市级水利科技成果奖5项以上。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