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完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建立社会化管理服务资金长效筹集机制。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网络,逐步建立农村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探索将社会化管理服务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将社区养老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承担。
8.提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省、市二级管理、结算,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服务的社保管理服务网络,构建以社会保险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逐步扩展其在社会经费缴纳、待遇领取、医疗费用及时结算领域的运用;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按人口分布状况设立基层服务网点,以规范经办行为、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推行社会保险标准体系。
(三)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型广东目标,以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推进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水平为核心,着力完善党政人才培训体系,加强现代公共管理和专业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力推动公务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全面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2.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着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和管理创新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3.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珠江人才引进计划、百名南粤人才培养计划、博士后培养工程、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工程,引进、培养和积聚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中青年专家和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紧缺人才。完善院士、特聘专家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跟踪培养、遴选推荐制度。大力实施博士后培养工程,创新博士后培养模式。构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制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社会组织和基层流动促进办法,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区域、产业、行业分布。
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专业技术人才开发一体化。以专业资格互认为突破口,通过推进区域人才开发的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创新和完善人才市场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区域内人才无障碍流动。
专栏2 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
|
1.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重点,依托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每年引进5-10个居国际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对我省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创新团队。每年引进10-1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相同等级担任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等紧缺领军人才。
2.珠江人才引进计划。全省引进1000名掌握核心技术的紧缺人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10000名优秀留学人员来粤创新创业。进一步办好广州留交会、深圳高交会和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以及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区,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优越的工作条件和更加宽松的环境,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来粤创业。
3.南粤英才培养工程。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工程技术中心,每年遴选一批优秀中青年高层次科研人才,省财政给予一定的专项工作经费进行重点扶持,着力培养一批有实力竞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候选人才。
4.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工程。创新科研管理体制和人才工作机制,通过实行特殊的人才政策和支持措施,在全省有创新创业优势的大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50个。争取30个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落户广东。
5.博士后培养工程。大力推进博士后站(基地)建设,力争实现全省5年内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0个,工作站80个。到2015年,全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144个、工作站300个,在站博士后规模达1800人。各级政府要对所属在站企业博士后给予相应的科研经费补贴,招收单位要按照不少于财政经费补贴的三分之一比例给予科研启动经费。用人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具有高成长项目的博士后,出站后继续留在设站企业工作。
|
专栏3 推进“人才特区”试点
|
1.将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学城设立为人才工作先行先试的试验区,推进“人才特区”试点工作,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吸引政策,加大项目和资金扶持力度,为人才发展提供高水平服务,营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2.在“人才特区”内,对园区管委会实行下放人才管理权限试点,特别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分配激励机制、外事管理权限等,把人才特区建设成为我省人才强省战略的新高地,海内外优秀人才创业发展的首善之区。
3.以“人才特区”为核心,加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引领,将“人才特区”的有益做法和经验逐步推广,为提升我省人才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提供新动力。
|
专栏4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
|
1.专业技术人才新一轮知识更新工程。围绕我省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防灾减灾、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社会工作等12大领域和我省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全面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每年重点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10万名。
2.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托高等院校、技工院校、科研单位、社会团体、大中型企业设立的培训机构,加强继续教育施教机构建设,构建分级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专业齐全、分级管理、运作规范”的继续教育基地网络。加快建设广东省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争取部分省级继续教育基地申报为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发展远程教育,加强信息化管理,支持欠发达地区办好继续教育,促进继续教育均衡发展。
|
4.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全面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全面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激励机制和成长体系,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环境。加快推进技工教育发展,壮大技工教育规模,推进技工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常态化,鼓励和支持企业能工巧匠充实到技能人才培训师资队伍。大力实施技工教育“三名工程”(名校、名师、名专业),提高教学水平。健全职业技能鉴定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以技能竞赛选拔高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健全优秀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增强我省对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度。加大对技能人才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专栏5 百万技能人才开发计划
|
1.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技工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批高层次、高标准、开放式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其中30个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70个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0个技能大师工作站(室),突出培养现代产业体系重点领域的高技能人才。
2.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建设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技工院校发展;扩展功能定位,打造集技工教育、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实施“三名工程”,推进名校、名教师、名专业的发展,全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性技工院校,建设一批特色品牌专业。引进国内外技工教育专家和高端技能人才到我省任教和讲学,选拔优秀教师赴国外学习深造。
3.实施民办职业培训精品工程。扶持引导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发展壮大,培训发展50家具有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优质民办职业培训机构。
4.职业研发应用体系建设工程。依托技工院校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100个职业研发应用基地。引入港澳和国际先进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实施“一试三证”(考生一次鉴定可同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港澳地区认证和国际权威认证),促进技能人才评价国际互认和优化配置。加快建设人力资源职业开发评价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期末为800种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配套职业能力开发评价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