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资金要素制约特别严重。
丽景民族工业园还在建设中,企业入驻园区并产生效益需要一个时期。王金洋复合产业区道路、排污管网仍在建设中,已建成的企业大多数土地是租用。如果不解决土地指标、企业土地租用问题,企业将难以发展。由于企业土地大多数租用,企业没有有效的抵押物,难以从银行取得贷款,企业资金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企业流动资金大部分靠社会融资,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主导产业不突出。
年产值在3亿元以上的行业仅水电和阀门加工两大行业,78家规模以上企业涉及18个行业,甚至有的一个企业就代表一个行业,产业链短,缺乏上下游产业配套;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制造企业仅4家,主要以半成品、粗加工产品多,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形成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空间布局散乱。
由于没有较为完整的工业集聚区,缺乏规划,企业发布散乱。20家不锈钢管企业分布在4个乡镇,13家阀门企业分布在6个乡镇。由于工业企业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共享性差,增加了污染治理难度;各种企业交叉在同一地点,如原钢铁厂中就有阀门铸造、竹木加工、轴承生产、茶业加工等企业混杂在一起。有的企业还在居民区中,周围的居民休息受到影响,企业生产也经常受到干扰。
(四)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以来,我县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展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还有很多方面不尽人意,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合力扶工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景宁经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全县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景宁畲族自治县工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主要机遇。
1.从国际层面看,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以全球化战略为出发点,大大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国际转移日益深度化和广度化,转移已由原来单个项目、单个企业、单个产业的转移转向产业链式转移;产业转移呈现出明显的重化工特征,重点为较复杂的成熟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工序及非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与配套产品。这一特征为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利的国际背景。
2.从国内层面看,2009年以来国家为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国务院及时制订并颁布了纺织业、钢铁业、汽车业、船舶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物流业、有色金属业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同时,在后危机时代,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些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健康科技和生物医药产业、信息网络产业和空间、海洋产业等领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未来将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规划和发展趋势为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展工业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3.面临接轨“长三角”、“海西区”经济发展机遇。长三角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工业化发展的先行区域,经过多年的建设,其工业发展过程逐渐呈现出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及技术密集化的总体特征。作为长三角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景宁可以依托生态环境优势,接受“长三角”的辐射,为景宁发展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2009年5月 14日,《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我县作为海西区的一分子,是浙江对接海西的桥头堡和先行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意味着将享有更多的经济优惠政策,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4.面临统筹区域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对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机遇。金融危机后,我国将扩大内需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希望通过发展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来拉动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扶持政策会更多。省委赵洪祝书记把景宁作为工作联系点,多次亲临我县调研指导工作。省委、省政府专门就扶持我县加快发展出台了浙委〔2008〕53号文件,并确定从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对景宁、庆元等六个重点欠发达县实施特殊扶持政策。市委、市政府在经济开发区内划出一块土地,作为景宁工业经济发展“飞地”,着力拉长景宁工业“短脚”。全省各部门、发达地区和社会各界形成了关心扶持景宁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这也为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
(二)面临挑战。
1.面对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水平的明显差距。目前全省正加速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工业化,而景宁畲族自治县工业的程度处于低层,与工业发达地区相比不仅存在数量和质量的差距,更是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差距。现在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发达地区经济崛起之初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国际化,市场法则日趋规范,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准入门槛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