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县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为1.7亿元,2010年底我县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为2.28亿元,增长34.1%。
(二)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我县通过财政项目扶持和强化要素供给保障,扶强育新,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2010年,水电、阀门铸造、食品加工、竹木制品加工、金属制品行业(不锈钢管加工)分别实现产值5.2亿元、2.5亿元、3.5亿元、2.7亿元、2.1亿元,超亿元行业达到五个。
行业
年份
| 水电
| 阀门铸造
| 食品加工
| 竹木制品
| 金属制品
|
2005年
| 3.5
| 3
| 2
| 1.5
|
|
2010年
| 5.2
| 2.2
| 3.5
| 2.7
| 2.1
|
(三)工业区块建设稳步推进。
我县坚持把工业园区平台搭建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增加产业聚集效应和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丽水设立了4平方公里的“丽景民族工业园”, 有效破解我县工业发展空间不足难题,为我县工业发展打开了空间;景宁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获得省政府批准,澄照佃源区块列入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规划,王金洋复合产业区块完成土地平整工作,110变电所工业区块开工建设,近期可以向企业供地;乡镇工业功能区块开发稳步推进,充分利用公路沿线的低山缓坡地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乡镇工业功能区块。
(四)选商引资初见成效。
充分利用各种平台,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扎实开展选商引资工作。积极主动对接发达地区产业,着力引进符合我县实际,投资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带动作用较强的项目,以好项目促进我县有限资源开发利用。充分利用“三月三”、“世博会”、“消博会”以及“山海协作”工程等平台,主动出击寻商机。五年来,全县新引进工业项目56个,合同利用市外内资16.6亿元,实际利用市外内资6.6亿元。一批科技含量高、低污染、低能耗等项目的引入,进一步优化了我县工业产业结构。
(五)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做大存量。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装备和工艺水平,提高技改的科技含量,提升产业层次。引导和支持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中信食用菌技术研究中心被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推进技术开发,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通过鼓励企业开展ISO质量等体系认证和加强品牌建设等,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惠明茶”被省经贸委认定“浙江老字号”称号;金林竹木工艺厂被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六)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县围绕生态县建设的总体目标,把节能降耗工作摆到突出位置,落实目标责任,建立考核机制,制订节能政策,实施对重点用能企业和单位的跟踪监管,强化各项节能举措,确保了控制节能降耗指标的落实。到2010年底,单位GDP能耗下降至0.406吨标煤/万元,完成了“十一五”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
(七)工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一系列鼓励和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办法相继出台和实施,全县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较好应对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实施细则》(景委(2009)9号文件),修订出台《关于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商贸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景政发〔2009〕35号文件),积极实施重大工业项目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积极开展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调研,切实加大生态工业发展力度。
二、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