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发挥各城市文化中心的辐射作用,大中城市要以构筑标志性的城市现代化文化设施为主导,加快建设高标准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剧院(剧场)、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按标准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在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沧州等有条件的设区城市重点建设综合性高教区。大中城市要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三大体系,调整现有医疗服务模式,建设区域性综合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功能完备、风格多样、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设施,将石家庄市建成全省的文化体育中心,其他设区市打造成为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心。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建立适合国情的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体系。
3.加快城市功能结构调整。采用差异化策略,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改造模式,加快旧城更新步伐。加强土地功能置换、产业提升、空间优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加快旧居住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强对旧城区更新的规划调控,严格控制建筑和人口密度。结合“退二进三”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塑造城镇特色风貌。
1.开展城市设计。充分挖掘和提炼城市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城市。开展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城市特色定位和控制要求,抓好重点区域和关键部位城市设计。精心设计城市指路标志、电话亭、垃圾箱、路灯、公交站点、雕塑等城市家俱,体现城市的个性色彩和文化底蕴。
2.打造景观街道和精品工程。对主次干道两侧和城市广场、公园、重要公共建筑周边景观要素进行系统性改造。整治城区河湖水系,重点搞好河道生态护砌、沿岸绿化等工程建设,增添文化亭廊、休闲座椅等设施,打造都市风光带。推进精品工程建设,确保2万平方米以上单体公共建筑、4万平方米以上建筑群建成精品工程。
3.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注重城市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建设的景观艺术水平。搞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编制和实施。对历史文化街区、街巷、传统特色风貌区进行保护性改造,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格局、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传承燕赵优秀历史文化。
(五)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
1.探索建立大城管管理体制。整合市政、公用、公安、交通运输、市容、园林、环境保护等部门行政资源,对城市的运行、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发挥进行规范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完善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政策措施,赋予区、街更多的管理职能,并确保费随事转、人随事走。实施城市管理进社区工程,推行柔性、亲民、和谐的城管执法模式。
2.整治城市容貌。全面清除积存垃圾、乱搭乱建、乱停乱放、摊点乱摆和占路市场,规范户外广告牌匾,推进既有建筑包装改造和夜景亮化,美化城市空间,打造干净、整齐、美观的城市环境。加强环卫作业监管,全面落实街道清扫保洁责任区制度,做到保洁全天候、管理无漏洞、责任全覆盖、环卫无盲区。
3.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促进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立数字规划、数字城管和数字住房三大平台为基础的现代城市管理体系。加快中心城市统筹管理的县(市、区)、环首都及沿海县(市)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规划体系。
加快推进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重点搞好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发展规划,完成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实现各项规划技术层面、政策层面的全面对接,确保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实现信息共享。
(二)加快体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