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与城市化改造、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本市区域经济以及文化底蕴相结合,做到“规划在先、布局合理、作用显著”。尤其要适应我市地铁的建设规划,依托地铁及站区建设的契机,推动商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2.以人为本,便民利民
商贸服务业发展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和经营者的需求,坚持与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变化相适应,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功能,创造文明、舒适、和谐的市场环境,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和功能完善的商贸服务体系。
3.创新业态,突出特色
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在于流通方式的创新。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商业物流配送,降低成本,扩大规模,创新业态、突出特色,扩大需求,引导商贸服务企业良性竞争。
4.扩大开放,协同发展
继续加强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我市商贸服务业在运作机制和方式上同国际接轨,在不断吸引外资、接收外资的同时,兼顾本土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扶持本土品牌的发展与推广,努力学习创新,促进内外资商贸企业协同发展。
5.市场导向,分类调控
继续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在商贸服务业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消费为引导、企业为主体、政府有效监管和适度调节的良性发展机制。根据城市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分类调控,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和商务服务业,提升发展传统商贸业。
(三)发展思路、目标
1.发展思路
加快无锡市商业网点优化发展、商业街特色化建设和商品市场功能提升,进一步完善和增强无锡市商贸服务业的服务功能,使无锡市商贸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继续提升、商贸业增速在长三角地区保持领先、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地位攀升、增强商贸企业品牌化建设,加速形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实现商贸服务业的现代化。
2.发展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5年突破3800亿元,年均增长率16%以上;
(2)商贸流通业增加值:2015年突破2400亿元,年均增长率14%以上;
(3)商品市场成交额:2015年突破6500亿元,年均增长率16%以上。
(4)商贸企业品牌建设:2015年,累计引进各类国际一线品牌100个以上,其中世界500强品牌50个;荣获“中华老字号”企业达到15家。
表2 :无锡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和商品市场成交额
年份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 商贸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 商品市场成交额(亿元)
|
2010
| 1825.79
| 1249.45
| 3129
|
2011
| 2117.92
| 1424.37
| 3630
|
2012
| 2456.78
| 1623.79
| 4210
|
2013
| 2849.87
| 1851.12
| 4884
|
2014
| 3305.85
| 2110.27
| 5666
|
2015
| 3834.78
| 2405.71
| 6572
|
注:2011-2015年为预测数据;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按年均增速16%,商贸服务业增加值按年均增速14%,商品市场成交额年均增速16%。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商业功能布局,增强集聚辐射能力
“十二五”期间,打造布局合理的商业集聚区,保持消费市场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超过16%,新型零售业态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将我市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城市,使商贸业成为无锡市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支柱产业之一。
1.加快商业网点的建设
以集聚开发为导向,以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为突破口,点、线、面相结合,商业设施、商务楼宇、酒店和住宅相互联动,通过推进现有网点的资源整合和新型商业设施的有序建设,优化网点结构与布局,提升网点现代化水平,形成城市核心商业区、副商业中心、片区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到2015年建成2个市级商业中心、6个市级商业副中心和6个片区商业中心,形成层次丰富、功能完善、形态业态多样的生活服务体系,全面满足城乡居民及各类外来群体的生活消费需求,同时满足各类专业化商务配套需求。
2.加速商业特色街(区)的建设
根据街区的商业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实施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改造提升计划。通过整合功能、优化布局,以“一街一模式”为思路,强化特色街区的产业特色、优化环境氛围、凸显历史文化,开发特色街区旅游产品,进一步彰显专业型特色街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扩大我市特色街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到2015年,创建市级商业街20个以上,创建国家级商业特色街3个以上,建成400万平方米的特色街区经营面积,形成约200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
3.加强商品市场的建设
完善市场体系,推进商品市场的制度创新和集约发展,增强服务辐射功能。突出产业转型,加快发展为新兴产业服务的专业市场;依托资源整合,集聚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借力城市升级,改造提升工业及生活消费品市场;关注民生工程,配套建设标准化农产品市场。到2015年,全市各类商品市场成交总额突破6500亿元,年均增长率16%;在商品市场中,成交总额亿元以上市场80家,100亿元市场15家;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按照每2至2.5万人口、设置距离不低于1公里配置1个农贸市场的要求,重点建设东、南、西、北四大龙头型农贸市场,使标准化农贸市场网点覆盖全市城乡社区。
(二)改善创新商业业态,提升商贸竞争能力
“十二五”时期,我市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包括无店铺销售、网上购物、目录店、个人配送业务等新型销售方式,支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特许和加盟连锁,形成仓储式会员店、大型超市、专业超市、折扣店、便利店等多种业态共同发展的商业连锁经营网络。鼓励企业引进、创新商贸流通新型业态,积极扶持推广成功的新型业态模式。
1.提升发展传统商贸业
推动传统商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鼓励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经营。稳定发展百货、超市、餐饮、住宿等传统商贸服务业,以“培育特色、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优质服务”为目标,加大住宿餐饮业态创新力度,在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连锁企业的同时,鼓励王兴记、三凤桥等“老字号”企业走出去,开拓周边市场,鼓励用新型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
2.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
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代理配送、国际采购平台等经营方式和业态。推动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和专卖店开辟网上交易平台,开展在线信息发布、商品展示和网上交易,推进“网上粮店”、“网上菜篮子”等工程,促进网络购物与实体连锁店相结合。鼓励发展不锈钢、金属等商品电子现货交易模式,稳步推进粮油、有色、黑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中远期电子交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期交所的期货交割库。鼓励连锁经营向日用品、百货、家电、医药、石油、烟草、建材等多业种、多业态发展。推动连锁企业规模化,规模企业连锁化,不断提高连锁经营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
3.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
结合无锡制造业特色,引进和培育1至2个国际性专业会展品牌。整合现有会展资源,加快建设太湖新城会展中心,充分发挥其集聚、辐射效应,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会计审计、涉外律师、企业咨询、资产评估、演艺经纪、体育经纪、会展策划等高端商务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层级。依托各地区产业优势,建设若干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总部经济集聚园区,重点发展专业性功能基地,提升总部经济对服务业发展的贡献度。重点建设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和中心城区内恒隆广场、苏宁广场、银辉太古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引进总部企业,发展商务服务,形成以高端商业商务和文化体验为核心的集聚区。到2015年,力争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4.扩大商业对外开放
以服务业全面开放为契机,以城市综合体为载体,拓宽商贸业利用外资领域,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质量。积极引入国际大型商贸企业和奥特莱斯等新型业态,吸引国内外一流的商贸企业入驻。在重点商业街区和大型购物中心,建立品牌旗舰店、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实施错位发展,集聚国际顶级品牌,打造规模优势,培育一批辐射能力强的大型商贸集团。通过连锁加盟、供应链整合、电子商务等形式提高运行效率,提高商贸业国际化水平。同时,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政府要提供专项经费用于商贸企业的会展业补助,安排一定财政资金贴息或动用一部分外贸发展基金支持、鼓励商贸服务企业实施“走出去”的经营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商贸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健全商业诚信体系
1.建设和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
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是为规范肉类和蔬菜流通秩序,强化肉类蔬菜批发(配送)、零售各流通环节质量安全信息追溯,而构建的高效、统一的政府信息监管平台。“十二五”期间,以肉类和蔬菜“一荤一素”食品为重点,着力提升食用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商品有序流通和环节跟踪溯源的基础机制。首先,全面推进肉类和蔬菜流通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扩大信息追溯系统市场覆盖率,提高无锡市肉类和蔬菜流通安全管理的水平。用3年时间对市区2家定点屠宰场、1家猪肉批发市场、1家蔬菜批发市场、110家农贸市场、35家大卖场、180家连锁超市、部分重点团体采购单位建立信息追溯系统。建设无锡市统一的肉类蔬菜流通信息数据库,形成本市市区肉类蔬菜流通从批发到零售终端,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较为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并且实现与国家、省追溯管理平台的无缝对接。其次,完善追溯管理制度体系。要出台“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管理办法”、“无锡市肉类蔬菜追溯体系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无锡市生猪屠宰管理职责及相关规定”等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依法加强对生猪屠宰、蔬菜进行管理,确保城乡居民肉类、蔬菜食用安全。
2.加大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力度
要强化商务执法试点工作,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和商务执法重点,明确屠宰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大卖场等企业应遵守的行业规则,以及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和法律责任。组建市商务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充实执法力量,加强执法培训,规范执法行为,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执法队伍,逐步形成执法队伍管理规范化、执法行为文明化、执法监督制度化的商务行政执法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