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州市节能降耗“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四是生活用能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用电和私家车用能快速增长,消费结构明显变化。2010年,湖州居民生活用能为88.26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80.3%,年均增长12.5%。居民生活用能主要以用电和燃气为主,2010年居民生活用电量为15.40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加7.51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为14.3%。

  二、“十二五”节能降耗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当前形势和实际情况来看,湖州市 “十二五”的节能降耗有机遇也有挑战,有积极因素也有不利影响,必将面临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一)节能降耗面临的机遇

  一是宏观政策有利于推进节能降耗。国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浙江省通过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出台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强调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可持续能力,对推进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为我市推进节能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是节能降耗工作已具备较好基础。“十一五”期间,通过各县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为“十二五”节能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三是节能降耗社会氛围已初步形成。“十一五”以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及当前能源面临越来越紧张的形势,各行各业和全民的节能意识、用能单位的依法用能意识也越来越强,节能降耗的社会基础已初步形成。

  (二)节能降耗面临的挑战

  与省内和长三角周边先进城市相比,湖州市经济总量小,发展层次不高。近几年随着湖州交通设施的极大改善,特别是工业大平台建设的拉开,已成为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从发展趋势看,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仍将保持较高增幅,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与严峻节能形势的矛盾会进一步突出。“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困难压力不小。

  一是产业层次不高。一方面湖州市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业发展重化趋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高难度较大,且县区工业发展也不平衡,工业内部结构优化艰难。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历程表明,这一时期能源需求十分旺盛。另一方面,受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四大”建设的全面推进,一批新批的高耗能项目陆续投产和新的电源点建设,将会给“十二五”节能降耗产生负面影响。

  二是技术节能空间不断收窄。“十一五”期间,湖州市的重点耗能企业通过节能技术改造,高压变频、纯低温余热等较为成熟的节能技术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水泥、电力、印染、玻璃等主要高耗能行业的产品单位能耗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进一步大幅度降低能耗的空间相对较小。技术节能对高科技的需求越来越高,技术成熟、节能量大的节能技改项目投入边际成本越来越大。

  三是城乡居民能源消费需求强劲。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快增长,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家用汽车的普及,居民生活用能大幅度增长,同时也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房地产、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速了这些行业对能源的需求、刺激了能源消费的大幅增长。2010年,生活用电增幅为17.05%,仅夏季空调负荷一项就达8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以上。

  四是节能机制建设有待加强。随着节能降耗的深入开展,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国家和省颁布实施的一些税收和财政政策还不足以推动企业加大节能投入的积极性;合同能源管理、能效对标、高耗能产品差别电价、超限额用能电价加价等节能措施执行不够到位。管理上,企业在能源管理队伍建设、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统计等基础性工作滞后于节能工作要求;与减排相比,政府在节能管理人员配备、执法队伍建设以及全社会专业人才储备等方面均差距明显。

  五是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难以保障。湖州市是典型的能源供给外向依附性城市,所需煤、油、气等几乎全部依靠外部输送,运输成本高,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严重,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难以保障。在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有序用电工作难度大,增加了节能降耗压力。

  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把节能降耗的倒逼压力化为转型动力,利用“十一五”打下的良好基础,抓住“十二五”节能的契机,在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同时,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技术节能,培育发展节能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社会大步迈进。

  三、“十二五”节能降耗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平衡总量、落实减量、优化存量、控制增量”为途径,通过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完善工作机制,培育发展节能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构建企业主体、政府调控、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长效机制,加快建设“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