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师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教师培训的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依托“以赛促训,德能双升”活动,利用区域、跨校、网络和校本教研科研体系以及全民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开放性教育资源,完善以学历教育(重点是教育硕士)、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和教育信息化为载体的教师培训体系,构建开放培训、研修培训、校本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师培训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到2015年建成3个以上国际国内教师培训基地。
(四)教师队伍活力进一步激发。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积极改革、优化和建设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资格准入、培训提高、科学考核、有效激励、有序退出等制度机制,逐步建立人员能进能出、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深度推行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与部分有潜力的学校结盟的“联盟校”制度,促进教师有序流动。不断完善骨干教师队伍发展序列、遴选标准和培养方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快培养出更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
(五)校长、教师、班主任、教研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学校管理干部五支队伍形成合力。校长的教育教学领导力、教师的教学创新力、班主任的育人协调力、教研科研人员的教学引领力、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学校管理干部的教育教学服务力全面提升。到2015年,培养名校长20名(含专家型校长),首席班主任100名,选拔任用一批符合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德才兼备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学校管理干部。
四、实施措施
(一)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1.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
认真贯彻落实《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在开展的各类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中,特别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不断丰富教师精神生活,浓厚读书风气,弘扬高尚师德风范,开办市、县(市、区)、学校三级“名师公益课堂”、“名师公益辅导中心(站、室)”,在学校推广“教师对学生定期会诊”制度,关注教育公平,关注学生全面成长,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塑造崇尚学识风范、追求人格魅力、热心教育公益志愿活动的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