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确保行政行为有序进行,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大力推进政务系统信息化,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改进的质量和速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一)提高政府各部门办公自动化水平。建立和完善部门之间信息交换网络,统筹建设全市统一的资源交换与共享的平台,推进跨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优化和共享,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服务体系,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加快城市数字化进程,尽快完成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和交通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积极推进社区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成交通、市政、治安等城市数字化服务系统。
(二)深化“三通四化”改革。推进网上审批。建成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平台,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工作,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行政审批网上预审系统;加快推进三级行政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发挥标准化建设示范点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不断提高市(县)、区中心和镇(街)中心窗口标准化建设达标率;推进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管理服务重心下移,将行政服务体系向村(社区)服务中心延伸,力争做到全覆盖,实现服务体系四级贯通。
(三)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日常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各运行实施主体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职责,强化监督考核,建立长效运行工作机制;确保信息平台上下通畅,上网数据要及时、完整、有效;探索制定符合省政府要求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系统的标准体系,争取成为全省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标准化试点城市,按照“逐步完善、改版升级”方法,使制定的标准体系具有法定性、规范性、可复制性;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参与监督政府正确行使行政权力,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政府决策,鼓励专家学者参政议政,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第二节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健全法制环境
法制环境是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的底线,也是无锡软环境建设的基础保障。我市进入产业转型、城乡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的关键时期,建立更高层次、更为完善的、特别是能同国际接轨的法治社会的要求更为迫切。
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
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是建设良好法制环境的关键和前提。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工作目标,主要包括: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基本实现;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比较完善并规范运行;行政监督机制比较健全、资源有效整合、效能明显提高;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能力和水平被社会基本认可,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基本满意。
二、着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突出政府立法重点,加强有关完善经济体制、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以及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立法;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政府立法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切实增强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2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强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三、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推进综合执法,减少执法层级,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问题;加强程序制度建设,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保障程序公正;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建立行政指导、行政规划、行政合同、行政奖励等制度,发挥非强制性管理手段在行政执法中的作用,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行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建立完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坚决杜绝违法执法、趋利执法现象的发生。
四、着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大主动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大力推进行政权力阳光运行,进一步提升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的应用水平,提高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的质量。建立健全行政权力运行风险防范机制,完善网上行政监察和法制监督系统,实现全程动态监察监督。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认真调查、核实人民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要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利。严格行政问责,切实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滥用职权作为问责重点,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五、着力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