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一)建设多灾种预警中心

  建立分工明确、决策迅速、反应快捷的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及其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本市多灾种预警信息获取、监控、共享平台;建立跨部门预警及联动反馈信息共享系统;建立预警信息共享及发布动态实时监控系统;建立跨部门预警及联动信息库;建设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建立多灾种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基于预警发布部门许可制度的预警信息发布研判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预警信息发布制作系统;整合现有的发布资源,研究推进本市防灾减灾电视频道建设,创新定点发送、灯光发布等新型发布方式,建立标准化的预警信号发布终端系统。建立本市多灾种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及标准体系。

  (二)建设重点区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

  建设智能气象系统。建立市民虚拟气象台和气象信息智能互动终端系统,实现市民能够互动获取与生活相关的多样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的气象服务信息;建立城区地标气象体征信息智能获取系统,增强城市环境气象信息获取能力,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和精细化服务水平。以气象因子诱发机理研究为重点,建立健康气象服务中心及开放实验室。以国际旅游度假区气象台建设运营为重点,建立旅游气象服务中心。以长兴岛造船基地和虹桥交通枢纽气象服务为重点,建立专业气象服务平台。以城市运行生命线气象服务为重点,建立完善能源、交通、水资源、环境等专业气象服务系统。以崇明国际生态岛建设气象服务为重点,建立生态气象服务系统。以平安社区建设为重点,建立特大型城市气象灾害防御试点社区。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雷电监测预警平台和防雷器件测试认证中心,提升我国防雷产品标准化水平及其国际竞争力。

  (三)建设精细化现代气象探测和预报系统

  建立气象观测系统敏感区试验平台,升级气象资料同化系统,优化中尺度气象集合预报及释用技术。开展全球模式气象数值预报应用试验,发展化学天气、城市冠层等专业气象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建立副热带季风区短期气候集成预测系统。建立10-30天延伸期天气预报系统及中期天气集成预报和概率预报平台。建设气象灾害影响预评估和后评估业务系统,建立面向流域和交通、电力、旅游、卫生等行业气象影响预报系统。建立高分辨率短时临近数值预报和客观统计预报相结合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建立以短时临近预报为核心、长中短临预报服务全市一体化的高级交互式天气预报制作系统。应用世博气象观测技术,优化气象综合探测系统,推进云、能、天自动化观测,建设城市大气边界层特征观测台(站)网。建设城市气象、风能太阳能资源等专业气象观测系统,开展飞机机载大气探测试验、平流层气象探测试验。推进宝山综合气象探测试验基地和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建立传输速度达万兆的骨干气象网络系统,建立大容量气象信息存储共享系统,建立与本市水文(海洋)、交通、航运、海事、港口等部门的气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升级完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开展物联网和云计算新技术在气象方面的应用。增强气象资料实时质量控制能力,建立多源数据融合、数据质量控制和应用系统。

  (四)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支撑系统

  建立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评估气候变化对行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效果,提出低碳社会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等措施。建立区域气候变化情景预估平台,在传统气候平均状态预估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极端事件时间分布频率、空间分布特征的预估分析,重点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华东地区及长三角区域气候变化趋势。建立气候变化监测共享平台,拓展气候变化监测要素和范围,实现从单一的气温、降水监测到物候变迁、生态系统功能演替、农业种植制度更替、城市化进程、水资源变化、流行疾病传播等对气候变化敏感行业的监测并实现资料共享。建立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平台,针对农业、水资源、能源、交通、卫生等敏感部门和行业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建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评估平台,建立本市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评估和预报评估系统,提供风电功率预报预测服务。建立本市城市规划、新城建设和重大项目等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机制。建立开放式的气候变化信息交流平台,为从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提供及时的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开展面向公众的应对气候变化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