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无锡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第五章 重点工程



  围绕“十二五”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突出组织实施好十大重点工程。

第一节 国家农村水利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程



  大力推进农村水利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围绕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保障体系、防洪保障体系、水环境保障体系、水利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和公共财政保障体系五个一体化目标,以圩区综合治理为抓手,加快提升农村防洪保安水平;以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示范镇、村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农村水环境治理水平;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工程、土地整理开发为抓手,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以深入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为抓手,稳步提升水土保持监管水平;以能力建设、转型发展为抓手,切实提升乡镇水利站建设水平。重点推进实施农村水系联通、河道综合整治、圩区达标建设、农田节水灌溉、泵站更新改造、水土保持示范、农村水利信息化建设、基层水利站能力提升等八大重点工程。到2015年,重点创建标准化泵站100座;创建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园区20个;创建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示范村100个;创建标准化水利站25个;建成达标万亩圩区15个,万亩圩区防洪标准50年一遇、除涝标准20年一遇;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0%以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7以上,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达到90%以上。

第二节 新兴产业发展工程



  把农业新兴产业作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动以生物农业、感知农业为重点的农业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市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着力推进生物农业产业发展,创新落实“130”、“7+1”政产学研合作等引才政策,依托“无锡太湖生物农业谷”(南园--新区、北园--锡山),在生物育种、转基因生物反应器等八大重点领域引进一批领军型标杆性人才和标志性企业。到2015年,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200名,其中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获得者8-10名,引进或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生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上市公司,基本建成国家级生物农业产业基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着力推进感知农业产业发展,创建“中国智能(感知)农业示范区”,基本形成“2+4”格局--无锡智能(感知)农业示范区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农村信息化研发中心智能(感知)农业中心两大中心;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生物农业等感知应用平台建设四大平台。

第三节 园区基地建设工程



  坚持把现代农业园区基地打造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载体、新农村建设的主阵地,始终把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有效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的重要载体,走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的农业园区基地发展之路,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基地。着力发展千亩以上、万亩连片、土地集约、效益显著、带动农民增收的高效农业园区基地,重点建设和提升以锡山农业博览园等为主的47个现代农业园区。到2015年,建成5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园区化面积比例达到30%。以新区太湖生命科技园、锡山生物农业产业园为重点,着力打造集技术研发、科技示范、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生物农业、感知农业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新区太湖生命科技园、锡山生物农业产业园及辐射地区产业规模达65亿元。稳定和提高“米袋子”、“菜篮子”基地能力建设水平,重点建设和提升以江阴东部、宜兴北部、锡山东部为重点的80万亩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和提升以惠山区精细蔬菜产业园、宜兴渎区蔬菜和江阴青阳蔬菜专业村为重点的30万亩精细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和提升以宜兴阳羡茶、阳山水蜜桃、马山杨梅、斗山太湖翠竹等为重点的30万亩优质茶果基地,建设和提升以锡山高科技园、阳光农林、红豆杉科技产业园、农博园花卉市场等企业为重点的20万亩高档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建设和提升以“长江三鲜”、“滆湖湖鲜”、“太湖三白”、“甘露青鱼”等优势水产品产业集群为代表的30万亩渔业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和提升一批以乡村风貌、田园风光为主,寓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体验感知、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农业园区。

第四节 产品质量振兴工程



  以发展“三品”生产为抓手,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不断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完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执法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普及农业标准化技术,加快农业标准化项目制定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力度,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标识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保障城乡居民放心消费。到2015年,“三品”面积比例达到85%以上。建设“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实时监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产地环境控制、化学品投入监管、农产品生产管理、农产品市场准入等监管环节的有机融合。加强动物防疫和植保体系建设,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农作物病虫害的检验检疫和监测防治,防止外来有害植物的侵袭,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第五节 幸福农村建设工程



  立足更好更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新农村,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全面启动深入开展“幸福农村”建设活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向“幸福镇村”跨越发展,积极开展“发展先进村”、“生活富裕村”、“生态优美村”、“文明和谐村”、“民主法治村”建设,争创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生态和谐、社会文明、管理民主的典范,为农村居民就业更加充分、生活更加富裕、保障更加健全、身心更加健康、心情更加舒畅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基本现代化,全市有1/2的镇(涉农街道)和2/3的行政村(涉农社区)建成“幸福镇村”,以此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

第六节 两个置换加速工程



  把“两置换一转化”工作作为十大强农惠农工程的主抓手,紧密结合土地开发整理、现代农业建设、公共事业均等共享工程,相互配合,协调推进,推动置换转化与新农村建设并进互动,促进城乡产业布局、资源要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等方面的统筹建设,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职能,调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财政以奖代补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切实强化两个置换工作的资金保障。探索推进货币、股权和实物相结合的多元化置换安置模式,统筹考虑并妥善处理好承包地流转、集体资产处置、社会保障接入、社区管理等重点问题。加大引导示范、协调配合、督查考核力度,高效推动《“两置换一转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力争到2015年,全市基本完成“两置换一转化”工作。

第七节 公共事业均等共享工程



  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方针,以创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为抓手,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校科学管理,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能力、项目和保障水平的“四个均等化”;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满足群众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体育场馆规划建设,用好用活现有体育场馆资源,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工作,不断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通过实施城乡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均等化的各项举措,不断强化政府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将资源配置重点逐步转向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农村社会发展的投入,加强农村社会发展各项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服务水平,使城乡居民平等地获得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和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着力实现城乡社会发展领域内公共服务一体化。到2015年,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达标、功能完备并常年开放,建有省级一类标准以上体育设施,科普“一站一会一栏一员”健全率达100%。

第八节 村级能力强化工程



  高度重视村级发展能力建设,以强化村级组织、村级经济、村级管理为重点,不断打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基石。坚持按照“能人治村”、“双带双强”、“三个培养”思路,全面加强村级班子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村级班子和村级人才结构,强化和改进教育培训、交流锻炼、考核激励工作,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探索村级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新领域、新途径,继续深入开展市级机关与经济薄弱村的结对帮扶工作,力争通过两轮帮扶,到2015年,薄弱村的村级可支配收入全面达超100万元,推动全市村级经济实力水平整体提升。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村委会直接选举率、村(居)民自治率达到100%,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普及率达到100%,市级“管理民主示范村”创建率达到95%。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