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无锡市功能区布局要求,注重发挥现代农业比较优势,注重集聚农村经济产业特色,加强分类分区指导,引导全市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结构中加快调整、在区域内合理布局,加快建立与区域经济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产业结构
基本形成以体现发展水平的生物农业、感知农业等新兴农业为龙头,以体现区域特色的名优茶叶、精细蔬菜、经济林果、花卉苗木、优质畜禽、特种水产等传统优势特色农业为基础,以体现产前产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加销一体的休闲旅游农业为拓展的现代农业结构布局。
生物、感知农业。在生物育种、转基因生物反应器等生物农业产业八大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基本形成“1+3”(感知农业示范区研发中心+三大综合应用平台)感知农业发展格局,以生物农业、感知农业为内容的农业新兴产业经济规模突破100亿元。
粮食业。加快建设成片规模型、合理布局轮作型粮田,稳定160万亩基本农田和年产81万吨粮食生产能力,有机、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面积占全部水稻种植面积比例达90%。
蔬菜业。全市稳定20万亩蔬菜面积,其中市区蔬菜面积8万亩;地产蔬菜自给比例达到60%,其中市区地产蔬菜自给比例达到40%。
水产畜牧业。稳定30万亩渔业生产基地,调整优化渔业养殖品种,大力引进推广名、优、新品种,全方位提升河蟹、刀鱼、鲥鱼等地方品牌效应。进一步优化畜禽资源配置,加快推进标准化、集约化、生态化养殖基地建设,生猪、家禽年出栏量稳定在80万头和2000万只以上。
茶叶林果业。建设30万亩优质茶果产业,促进产业集约化经营,开发适应高端消费群体与普通消费群体不同需求的茶叶林果产品,形成特色,提高效益。
第二节 产业布局
基本形成锡东生物农业、锡西优质果蔬产业、锡澄高效设施农业、宜南特色精品农业和环湖休闲农业等五大现代农业板块。
无锡市区。锡山区加快形成“一主(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包括生物农业产业园、设施农业产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太湖水稻示范园、农博园、精细蔬菜产业园等)四副(4个镇级园区)多节点(60个村级园区)”的农业园区组团式发展新格局;惠山区加快建设前洲东北部与玉祁西北部的优质稻米小麦示范区、玉祁南部与洛社的精细蔬菜示范区、阳山洛社特色果品示范区;滨湖区着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发展特色果品、设施蔬菜和农事体验与度假休闲观光产业;新区依托鸿山农业生态园,重点发展农业休闲观光产业。
江阴市。划分为四大功能区:澄南片区(不开发区域)主要发展优质水稻、优质水果、品牌蔬菜、花卉苗木、特色水产、特种家禽和生态文化旅游业;澄东片区以发展优质水稻、花卉苗木为主,兼有发展优质水果、观光休闲农业;澄西片区以发展葡萄等优质水果和长江特种水产为主,兼有发展设施蔬菜、观光休闲农(渔)业;澄中片区以发展永久性蔬菜基地为主,兼有发展花卉、苗木等。
宜兴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太湖渎区以生态保护为主,重点发展花卉苗木、经济林果、有机蔬菜及太湖防护林等高效环保型产业;宜南丘陵地区以资源开发为主,重点发展茶、竹、果、花卉苗木和休闲观光等资源利用型产业;南部山区以水资源保护为主,重点发展休闲观光、经济林果、循环农业等生态资源型产业;北部平原地区以提高土地产业率为主,重点发展精品粮油、生态养殖等安全高效型产业;中部圩区。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重点发展生态养殖、规模禽畜等优质安全型产业,努力走区域化发展之路。
第四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把生物农业、感知农业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作为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的突破口,依托“无锡太湖生物农业谷”、“中国智能(感知)农业示范区”,基本建成国家级生物农业产业基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内涵建设,加强关键技术集成和创新资源整合,精心组织实施以生态修复、高效蔬菜等为重点的一批科技示范项目,建立健全以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产学研合作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引进、集成、推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基地)。到2015年,规划建成20个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基地)。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建设发展以种源和配套适用技术为核心的研发、孵化和生产基地,加快构建全方位、深层次的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围绕建立技术过硬、懂管理和善经营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注重培育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适用人才、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
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加快推进农业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与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优化农业园区投资环境,大力发展一批布局合理、循环持续、高效集约、功能多元、示范辐射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国家级感知农业示范区、宜兴市爱琴海太湖农业生态观光园、滨湖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重点园区。加快专业合作组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拓展功能、创新体制、扩展形态,大力发展物业、资金、劳务等各类农村富民合作组织,建设一批覆盖范围广、抗险性能好、合作效应强的联合社。不断深化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实施“五个一工程”,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土地向有能力有本领的种养大户集中、向有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集中,形成连片农业产业带。加快农产品市场整合,切实加强各类农产品专业经纪人和重点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网络化物流等新型农产品市场形态。到2015年,农业合作组织带动的可种养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比例达到80%。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农业体制、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在市外建立产业基地和销售网络。
加快提升农业特色化水平。做优做强体现区域特色的名优茶叶、精细蔬菜、经济林果、花卉苗木、优质畜禽、特种水产等传统优势特色农业,壮大特色产业规模,使之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15年,全市主要农产品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全面实现标准化和品牌化,培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40个。利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快实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五个特色街区和八个博览园全面实施的契机,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山水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业基地,强化农业产业链建设,融合三大功能,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挖掘农业的文化、休闲内涵;衔接三次产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创新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服务性农业。
第二节 加强现代农业基础建设
着力健全设施装备体系。大力推进农村水利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启动实施国家农村水利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程。积极推进江阴、宜兴、锡山、惠山、新区等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及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重点实施江阴白屈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突出抓好农村防洪保安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万亩圩区达标、宜兴市横山水库库区规划项目、宜兴市杨店涧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实施。继续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加快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步伐,推进新区吴博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到2015年,完成12个万亩以上圩区达标建设,河道疏浚整治土方2500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农田15万亩。按照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要求,积极争取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实施市属4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和标准化改造、江阴市红豆蔬菜基地建设、宜兴市(周铁)万亩蔬菜园区建设。加大规模农田高标准改造力度,积极推进万顷良田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探索形成合力推动机制。到2015年,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比例达到70%,其中市区达到85%。引导、鼓励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企业加大生产设施投入,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等现代生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建设以智能大棚、节水灌溉、组织培养等高效农业生产设施,不断提高生产的智能控制与设施化水平。到2015年,新增高标准设施农业面积10万亩。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注重现代农业机械的升级换代,加强新农机、新装备的引进、示范、推广,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15年,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5%,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着力健全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重点开展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着力构建“源头控制、市场准入、检验检疫、全程追溯”的肉类蔬菜追溯体系,全面完成无锡市农业综合检测中心、江阴市放心肉安全信息感知示范项目、宜兴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市、县、乡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推动乡镇畜牧兽医站功能提升。组织开展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及林木病虫害的统防统治,依托农作物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建成农作物病虫害预警感知农业示范项目。加大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太湖流域(无锡市)森林防火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感知农业示范区、惠山区物联网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广泛运用物联网技术,强化农产品基地智能管控,全程监控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