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环保局、市发改委无锡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

  (八)巩固深化生态创建成果,夯实生态文明社会基础
  用生态创建成果激励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把生态创建不断引向深入,努力实现生态创建、生态文明的全面丰收。
  1.加速创建成果转化,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条件
  深入推进生态市(县、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旅游饭店(绿色宾馆)系列创建活动,尽快将创建成果转化为生态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本,推动生态创建向生态文明的新高度和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百姓生活的全领域迈进,促进城乡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生态文明觉悟的不断提升,人与自然的更加和谐协调,社会公众的幸福感日益增强,形成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撑和生态文明社会体系奠定基础条件。
  2.实施多元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道德素养与生态文明意识自觉性
  以主流媒体为主力,以工厂、企业、机关、学校、社区为阵地,大力营造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舆论氛围和良好风尚。采用多种宣传教育措施,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决策水平,企业法人的生态环境责任和人民群众的生态道德意识,促进公众传统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逐步向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和谐文明转型,形成人人自律、全员参与、全民环保的工作体系。
  一是继续开展世界“环境日”和“环境月”活动,联合教育、广电、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开展“生态文明我行动”系列活动。通过走进企业、村镇、社区和学校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倡绿色消费,推行绿色采购,发展绿色建筑,推进绿色出行,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节约利用意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意识。二是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在宣传生态文明,倡导低碳生活中的作用。继续在无锡日报,无锡新闻综合频道和广播电台开辟“环保优先共建生态”专栏。在无锡广播电台播出《环保你我他》专栏。向社会公众介绍环保小知识,宣传推广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动员社会公众积极投身环保,参与环境监管,自觉与不文明、不环保的行为作斗争,打牢全市的生态文明社会基础。
  3.拓展公众参与机制,激发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自觉行动
  大力培育社会生态文化。广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 “环保教育基地”等系列创建活动,积极构建建设生态文明的工作平台,动员和吸引广大社会公众参与活动,使之成为动员社会公众重视环保、节约资源、建设生态的有效载体。开展企业环境责任教育培训,增强企业履行环境义务的意识,推动企业积极争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鼓励企业积极为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出力作贡献。倡导党员干部和社会有识之士带头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动员市民群众人人争当“环保志愿者”,开展“节能宣传周”、“河道义务监督员”、“我为环保献一策”、“居家生活环保秀”等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让全社会人人养成节水、节电、自觉践行环保的绿色生活与低碳消费的文明习惯,形成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大行动。
  五、重点工程
  根据“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按照“突出重点、保护优先、务求实效、量力而行”的原则,从我市实际出发,共设定九大类工程,分别为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减排工程、清洁发展工程、农村环保工程、综合治理与湿地保护工程、低碳工程、能力建设工程和文明行动工程,共63个项目。各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内容、实施单位、实施期限和预期绩效见表3。

  表3 无锡市“十二五”环保重点工程一览表

序号

分类

工程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与目标

实施期限

实施单位

预期绩效

1

碧水工程

太湖新城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及扩建工程

太湖新城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及扩建工程及城市高速供水通道。

2011-2013

市政产业集团,市政园林局

构建与太湖新城发展相适应的太湖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太湖新城饮用水供水安全,为全市安全供水做出示范。

2

无锡市安全供水高速通道建设

建成安全供水高速通道管线40公里。

2011-2012

市政产业集团,市政园林局

提高城区安全供水能力,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3

入湖河道整治及排污口封堵工程

封堵入湖河道沿岸所有工业企业的排污口,调整入湖河道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实现迂回间接排放。关停或搬迁沿岸300米内无法实施污水接管的污染企业和养殖场。

2011-2013

相关市(县)、区

突出以太湖为重点的水环境治理,确保到“十二五”末太湖及各入湖河道的主要水质控制指标达到功能区水体要求。

4

主、次污水管网全覆盖工程

二、三级污水管网和提升泵站。

2010-2015

相关市(县)、区

实现污水管网与排水达标区的无缝衔接。

5

湖体洁净工程

清淤、蓝藻打捞、藻水分离。

2011-2012

水利局

改善太湖及入湖河道水质。

6

新沟河排水通道畅通工程

建设新沟河拓浚工程,打通上游清水来水通道和下游污水排水通道。

2011-2013

水利局

形成长江与太湖水体的交流互换格局,增加水体活力,增强自净能力,提高容量水平。

7

走马塘排水通道畅通工程

建设走马塘拓浚工程,打通上游清水来水通道和下游污水排水通道。

2011-2012

水利局

改善走马塘水环境,增加入湖河道水体活力,增强自净能力。

8

污水处理厂绿改湿工程

新厂增加尾水生态净化功能,老厂有计划分期分批实施改建。

2011-2015

市政园林局,各市(县)、区,市政产业集团

让污水处理厂成为城市湿地公园,进一步降低尾水对外环境带来的污染压力。

9

应急饮用水源地建设工程

建设江阴沿江地下水备用水源地、宜兴油车水库水源工程、锡山塘坝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2011-2015

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市政园林局

完善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确保供水安全可靠。

10

太湖新城水系优化工程

太湖新城内以及周围144条河流进行清淤、开挖、回填、绿化和护岸。

2011-2013

相关地区、管委会,市水利局

典型示范河道水质平均提高一个等级,生态修复水域水质提高一个等级,在滨湖城市开展工程示范。

11

蓝天工程

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编制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2010-2011

环保局

制定污染防治具体行动方案,指导全市开展大气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12

清洁能源区扩建工程

实施热力电厂布局调整和清洁能源替换计划,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洁净能源,扩建200平方公里的清洁能源区,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的所有燃煤、燃油供热小锅炉。

2010-2012

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和相关地区

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

13

机动车提标与油改气工程

全面实施国家第Ⅳ阶段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逐步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环保准入标准,加快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工程,建立黄标车禁驶区。

2010-2015

市政园林局,交通局,公安局、市政产业集团等部门

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强度。

15

城区大气污染治理达标建设工程

开展油烟达标街区建设,加强餐饮服务行业油烟废气的防治。

2011-2015

崇安、南长、北塘三城区

提高油烟净化水平,增强餐饮行业的污染防治水平。

16

工业点源厂界废气在线监控工程

对大气环境存在较大隐患的点污染源或工业集中园区,实施厂界或园区敏感点位特征废气排放因子的在线监控及其扩散预测,并与环境监控中心联网。

2011-2015

环保部门

提高对工艺废气排放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预知并控制特定工艺废气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工艺废气和事故性、故障性废气排放的环境风险。

17

减排工程

江阴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整合5个污水处理厂项目,新增规模9万m3/d。

2011-2015

江阴市

提高污水处理率,并通过推广尾水生态净化等措施,进一步增加COD、氮、磷等污染物的减排能力。

18

宜兴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新、改、扩建6个污水处理厂项目,新增规模9万m3/d。

2011-2015

宜兴市

19

锡山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改、扩建4个污水处理厂,新增建设规模7万m3/d。

2011-2015

锡山区

20

主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改、扩建3个污水处理厂项目,新增规模30万m3/d。

2011-2015

主城区

21

惠山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改、扩建5个污水处理厂项目,新增规模8.5万m3/d。

2011-2015

惠山区

22

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改、扩建3个污水处理厂项目,新增规模10万m3/d。

2011-2015

新区

23

燃煤机组烟气除硫脱硝工程

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面实现除尘脱硫,135MW机组全部新增脱硝工艺。

2011-2015

发改委、经信委及各市(县)区

实现大型燃煤机组100%除硫脱硝。

24

钢铁、石化等非电行业淘汰重组工程

淘汰落后,优化、重组现有钢铁、石化企业。

2011-2013

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及相关单位

腾出20%的排污总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25

中水回用工程

改进污水处理工艺,铺设中水回用管网,开辟中水回用新领域。

2011-2015

江阴、宜兴、锡山、滨湖、新区,市政园林局

惠山先行试点,辖区内工业、生活再生水利用率到2015年力争不低于50%;全市逐步推开,到2015年市区、江阴、宜兴的生活污水尾水利用率分别达到33%、30%和20%。

26

节水型载体建设工程

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普及节水知识和技术,实施水总量控制,创建节水型社会。

2010-2015

水利局

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和企事业单位,到2015年万元GDP取水量控制在63立方米以内。

27

清洁发展工程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

建设6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11-2015

科技局、商务局、环保局及相关工业园区

以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增强工业园区的经济、生态环境的竞争力。

28

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工程

培养6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2011-2015

经信委

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逐步实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29

清洁生产审核工程

组织60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2011-2015

经信委、环保局

改变环保末端管理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生产和管理的源头降低成本、控制污染产生。

30

农村环保工程

农村环境敏感片区连片治理工程

在宜兴、锡山等地区开展农村环境敏感片区连片治理。

2011-2012

宜兴、锡山等相关地区

形成惠及宜兴、锡山两个片区、数万人口的环保示范区。

31

家河整治工程

开展家河整治,保障水安全、恢复水生态、营造水景观。

2011-2015

各市(县)区

70%以上家河消除黑臭。

32

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引进、研发、生产、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制气,秸秆生产饲料、建料等机械化设备,促进秸秆的有效利用。

2011-2015

有关市(县)、区

拓宽秸秆能源化、资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利用途径,为改善环境质量,帮助农民致富作贡献。

33

边远自然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与外包服务建设管理工程

建设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实行运行管理服务外包,实施运行效果监督检查。

2011-2013

建设局、相关地区及环保局

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4

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工程

建设九龙湾生态农业示范园二期,占地2000亩。建设太湖花都,占地面积1100亩,花卉市场1万平方米及配套管理设施建设等。

2011-2015

滨湖区

建成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带动生态农业发展,达到增加农民收入,控制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

35

 

 

 

 

 

 

 

 

综合治理与湿地保护工程

土壤污染调查与修复工程

建立退城进园企业土壤污染档案,完成石化总厂、化工集团和锡钢集团等重点地块的土壤修复。

2010-2015

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

初步形成污染土壤修复机制,满足我市城市建设用地需要。

36

重金属防治示范工程

电池制造、表面处理和电镀行业的提标改造和中水回用。

2011-2015

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相关市(县)区

整治六大“涉重行业”,化解重金属污染的潜在风险。

37

城区河道黑臭治理工程

开展清河行动,实现水循环,保障水安全,恢复水生态,营造水景观。

2010-2015

相关城区

消除城区河道黑臭现象。

38

污泥处置利用工程

建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污泥处置工程,实现污泥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处置利用。

2011-2015

江阴、宜兴、锡山、惠山、市政园林局、环保局

80%以上污泥得到处置利用。

39

贡湖湾湿地恢复与修复工程

退养还湿,生态防护林、沟渠、生态驳岸建设,生态清淤,水道连通。

2011-2012

农委及各相关市(县)区

保护现存湿地动植物物种,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系统自净能力。

40

武进港-直湖港河口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2011-2012

41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

全市建设太湖新城等一批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以点带面,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持续改善。建好宛山荡水生态科技园。

2011-2015

水利局,市太湖办,市政园林局

修复区域水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42

低碳工程

 

 

江阴低碳产业园建设

形成风电、光伏、节能三大低碳产业集群,产业园实现入驻低碳企业超过100家,建成低碳产业研发中心2-3个,低碳产品检测中心1个。

2011-2015

江阴

2012年形成销售收入334亿元;实现低碳产业1000亿产值规模。

43

宜兴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

以太阳能光伏产业、风能产业为重点。2012年,建成光伏产能2100MW;建成风能产业1000台整机的生产能力。到2015年,建成光伏产能3000MW。

2011-2015

宜兴

2012年,建成光伏产能实现销售200亿元,风能产业实现销售50亿元。到2015年,建成光伏产能实现销售320亿元。

44

惠山风电产业园建设

组织相关企业研发竹质、玻璃钢叶片,主攻3.0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齿轮箱核心技术。

2011-2015

惠山

到2015年,建成有特色的风电设备产业集群,拥有3.0MW海上风电叶片制造技术、竹质叶片制造技术和数字化风力发电场调度控制等一批核心低碳技术。

45

新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建设

形成以规模化、集聚化、生态化和国际化为发展特色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

2011-2015

新区

到2015年,形成18 GW /年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生产能力,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

46

锡山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建设

研发、生产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微型纯电动汽车和卡车,形成具有一定产业规模、较强竞争能力的新能源汽车特色生产基地。

2011-2015

锡山

打造非化石原料低碳性机动车动力系统,形成无锡绿色汽车产业基地。

47

中瑞低碳生态城建设

采用新能源利用、建筑节能、水资源利用、固废处理和绿色交通等方面的新技术,建设高标准的低碳生态示范城,。

2011-2012

太湖新城

打造中国一流、 世界有影响力的低碳生态精品工程和示范工程。

48

江阴临港新天地低碳示范城建设

引入低碳城市集中提供热源、冷源、中水、信息的“低碳新四通”理念,建设低碳示范城。

2011-2015

江阴

将温室气体排放水平降低50%,成为江阴现代化的低碳城市副中心。

49

光伏太阳能推广应用示范工程

在太湖新城、山水城、太湖国际科技园、锡东新城、惠山新城等地区开展光伏太阳能推广应用示范。

2011-2015

各相关地区

至2012年,全市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规模争取达到50兆瓦。

50

 

 

 

能力建设工程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改扩建工程

新建扩建7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形成覆盖全市域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与灰霾自动监测系统。

2011-2015

环保部门

弥补现有系统在点位和项目设置方面的缺失,全面提升大气环境监测能力。

51

城区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标准化建设工程

按监察、监测标准化建设标准及现场执法需要配备监察、监测装备;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环保管理体系;建立完善敏感区的环境应急防范体系与预警机制,按规定标准开展技术研究,完善应急装备。

2011-2015

崇安、南长、北塘三城区

提升基层环保局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基层环境监管工作的标准化。

52

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工程

建设应急监测专家支持系统、通讯指挥系统、应急监测系统、信息分析及发布系统、防护及交通保障系统,完备交通和通信保障,建设车载应急移动实验室。

2011-2015

环保部门

进一步完善全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系统,强化应急网络建设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53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端设施改扩建工程

对全市范围内重点企业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进行改建和扩建,确保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设施的正常运行。

2011-2015

环保部门

对全市范围内重点企业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54

传感技术的水环境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程

运用多技术综合协同作用的总氮总磷快速氧化消解技术,电化学原理的多参数(COD、DO、pH、TOC、TN、TP)传感器检测技术和软测量补偿模型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电化学传感器,提高监测(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11-2015

江南大学,环保部门

提高太湖水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55

太湖水蓝藻水华遥感监视系统建设工程

建设能覆盖整个太湖湖区的、可移动的低空遥感监视平台。

2011-2015

环保部门

实现对太湖蓝藻水华的连续、实时、系统监视和观测。

56

五中心建设工程

监测预警中心、污染源监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数据交换中心、教育展示中心。

2010-2013

环保部门

建成运用物联网和低碳等先进技术的示范大楼。

57

“感知无锡,智慧环保”物联网示范工程

主要包括:太湖、河流水体自动在线监测,大气自动在线监测,噪声自动在线监测,放射源自动在线监测,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蓝藻、湖泛地面、空中视频监测,海量数据云计算处理平台,处置指挥参考指令生成系统等。

2010-2015

环保部门

建成“无锡市环境监控物联网平台”,力争率先在国内做出示范。为实施环境管理和决策,开展环保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58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程

建设1个市级、4个县级(江阴、宜兴、锡山和惠山)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设立100个监测点位。

2011-2013

农委

掌握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效果,实现与环保部门的数据资源共享。

59

生态文明行动工程

生态文明宣传体系建设

环境保护宣教队伍和活动平台、宣传教育内容的创设。

2011-2015

宣传、教育、共青团、妇联、环保

健全、完善宣教工作网络,形成宣传教育的固定阵地和有影响力的品牌。

60

建设绿色学校和“两型社会”示范学校

建设100所绿色学校和180所“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学校。

2011-2015

各地区,教育、环保

让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走进学校,植根于青少年心灵。

61

建设绿色社区和“两型社会”示范社区

建设100个绿色社区和130个“两型社会”建设示范社区(村)。

2011-2015

各地区,环保、民政

搭建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平台,让公民自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权力。

62

建设绿色旅游饭店

建设35家绿色旅游饭店。

2011-2015

旅游、环保

为倡导绿色消费,提供绿色服务提供示范。

63

建设环保教育基地和“两型社会”建设展示区

建设10个环保教育基地和1个沿湖“两型社会”建设展示区。

2011-2015

各地区,环保、教育、市政园林

为市民接受环保教育、参与环保活动提供方便。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