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特色资源优势,以“输血式”扶持为先导,努力增强“造血”功能,培育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人口和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加快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主要任务。到2015年,扶持发展类老区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与全省的差距大大缩小,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发展路径。大力争取国家支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加快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提高通行能力和保障能力。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完善水库渠系配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本实现老区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和扶贫移民,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建设新农村综合体,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节 示范发展类



  示范发展类老区的主要特点是,交通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支撑能力较强,发展环境较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具体范围涉及14个市的15个县(市、区)。

  发展思路。立足自身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推动“三化”联动,逐步成为老区发展的典范。

  主要任务。到2015年,示范发展类老区经济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城市化率大幅提高,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发展路径。所在市要加强对示范发展类老区县(市、区)的支持力度,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完善交通网络,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一批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推进开发区扩区升位。加快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培育特色小城镇。

第四节 加快发展类



  加快发展类老区的主要特点是,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基础,但总体发展水平与全省仍有差距,有条件自我融入大的经济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在已有基础上加快发展。具体范围涉及8个市的28个县(区)。

  发展思路。结合各自发展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增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主要任务。到2015年,发展基础更加扎实,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发展路径。加快推进交通干线升级,突出铁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航道建设,畅通对外通道。加强骨干水利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有序推进水电、煤炭等优势资源开发,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第四章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按照“建设新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总体思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扶贫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相衔接、政府主导与社会各界帮扶相协调,全面推动贫困村向新农村、小康村转变,贫困户向宽裕户、小康户转变。

第一节 突出集中连片扶贫



  巴中、达州、广安及广元、南充的部分老区县(市、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也是国家确定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要以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问题为核心,以新村建设为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扶贫机制,加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农户能力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重点,整合资源、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综合治理,缩小发展差距,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实现脱贫致富。

第二节 加强扶贫工程建设



  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水利、中低产田土改造、农村电网和农村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试点,通过特色产业拉动,增强老区“造血”功能。加强老区城市保障性住房、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改善老区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同时,按照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布局规划,结合生态移民、扶贫移民和工程移民,逐步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居民向外有序转移。

  专栏2 老区重大扶贫工程

  汶川地震灾区四川省贫困村灾后扶贫工程。扶持2516个贫困村,实施集中连片扶贫试点和新农村建设、扶贫移民搬迁。

  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工程。新建社道3250公里,新建户路2.91万公里,解决农村46.45万户、165.2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502所,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750个,实施改造农户危房31.33万户。发展特色产业240万亩,覆盖1.38万个村,520.77万户,实现村村有特色产业,县县有规模优势品牌。劳动力转移培训输出29.2万人,阳光培训25.66万人。天保工程二期1996万亩,实施退耕还林4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30平方公里,完成37处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实现5000户避险搬迁。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