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川办发〔2011〕63号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四川省“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四川省“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
前言
四川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或“四川老区”),指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四川境内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做出过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区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整体发展仍然滞后。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广元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和阿坝州全域,成都市、泸州市、绵阳市、遂宁市、内江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资阳市、甘孜州和凉山州的部分区域,涉及17个市(州)的81个县(市、区)。规划区域面积25.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51.8%;总人口4168.6万人,占全省的46.4%。规划期为2011-2015年。
四川省革命老区分布示意图(图略)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四川老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和特殊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十二五”是老区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一节 历史沿革
老区的形成。我省老区是全国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建时间早、分布区域广、贡献牺牲大、历史影响深等特点。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由中共四川地方组织领导,王维舟、旷继勋、李家俊等就创建了川东、虎(城)南(岳)大(树)和蓬溪等革命根据地;1932年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入川,建立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核心、以四川为主体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党中央和红军长征在我省历时一年零八个月,足迹遍布70个县,建立起川康边、康巴、广(元)绵(阳)等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四川境内先后创建过10大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
老区的贡献。老区先后有30余万人参加红军,32万人参加游击队,为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重要地位,既是中国革命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的桥梁,也是红军主力由南向北战略大转移的中转基地,在打击四川军阀、削弱“围剿”中央红军力量和补给红军长征休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把革命真理和共产党的主张传播到西南和西北。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高度评价:“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发展成就
经济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老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998.1亿元、14366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1.3倍和1.2倍;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30.5∶36.1∶33.4调整为22.3∶48.7∶29.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部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倍和1.9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4倍、1.4倍和2.6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0年,老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比2005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共有小学4263所,普通中学2274所,小学专任教师14.34万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2.86万人;剧场、影剧院等61座,体育场馆96座;有卫生院、所2931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9.23万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10年,老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918元、4661元,比2005年分别提高6538元和2123元;社会消费品人均零售额、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分别达到4508.1元、9206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3倍、1.2倍。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老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生态建设取得成效。老区生态资源丰富,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老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局部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